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保增長更重調結構-解讀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再被調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劉錚)時隔數年之後,度過國際金融危機強烈衝擊的最困難時刻之後,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再度成為宏觀調控的對象。

    7億多噸已有和在建的鋼鐵産能仍在擴張,風電設備和多晶硅投資熱浪滾滾……一些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的投資快速擴張,不能不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10月1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部門聯合召開信息發佈會,發佈了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政策信息。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研究了這一問題,國務院還批轉了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産能過剩是中國經濟的老話題,為何此時又被推上前臺成為調控對象?年初出臺十大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又為何年底對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進行調控?

    發展改革委産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説,目前一攬子計劃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企業生産經營困難有所緩解,全年實現“保八”目標問題不大。但結構調整總體進展不快,不少領域産能過剩、重復建設仍很突出,有的甚至還在加劇。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將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突出工作抓緊、抓實。”熊必琳説。

    雖然三季度經濟增長率數據尚未公佈,但從已經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等先行指標看,以及從用電量、出口、財政收入等實體指標看,中國經濟持續回升。

    熊必琳解釋,年初提出了十大産業振興規劃,現在又提出了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若干意見,是國家宏觀調控在不同時期提出的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年初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現在是在保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調結構。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此前多次表示,對中國經濟而言,保持一定的增速並不太難,但結構調整是一個難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的同時,要更加注意結構調整。

    有經濟學家甚至表示,如果中國經濟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沒有對結構進行深度調整,就“浪費”或“錯過”了危機帶來的機遇。

    在經濟形勢日漸向好之時,把更多精力放在調結構上,使中國經濟邁上新的層次,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已成為全社會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提出抑制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所涉及的幾個行業,具有很強的市場性和全球資源配置的特點。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同時也輔以必要的調控措施;既要提出嚴格控制過剩産能的對策措施,又要提出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導向。

    在調控措施方面,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風電設備等産能過剩行業,原則上不再批准擴大産能的項目等一系列“硬”措施;在政策導向方面,明確對其中的新興産業集中有效資源,支持企業提高關鍵環節和關鍵部件的自主創新能力,引導有序發展;為有效引導市場預期,將不定期舉行信息發佈會,及時發佈相關信息。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産能過剩是動態的過程,而不是靜態的不變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建議,淘汰落後産能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同時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發佈會介紹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等情況
· 將多晶硅列為産能過剩行業避免過度競爭實現節能減排
· 我國粗鋼産能過剩是不爭事實 目前粗鋼産能接近全球50%
· 若不及時調控和引導我國風電裝備産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 抑制産能過剩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強調四項原則
· 儘快抑制産能過剩對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