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0月22日電(記者 朱青)從10月起,安徽省各市環保部門每個月要匯總轄區內的企業環境信息,並提供給當地金融部門。隨後,這些“污染備忘錄”將上報給中國人民銀行,作為金融機構限制重污染企業貸款的依據。
據安徽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牛海燕介紹,各地環境監察部門將收集企業的環境信息,上報給中國人民銀行後,由徵信中心將相關環保信息加載入中國人民銀行企業徵信系統。這樣,企業的環境信息就登記在案,如果存在環境違法的記錄,金融部門就可以採用“綠色信貸”的手段限制企業貸款,以遏制企業污染。
綠色信貸是國家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産業的盲目擴張,于2007年7月30日聯合提出的一項全新的信貸政策。與一些行政手段相比,綠色信貸這樣的市場經濟手段往往非常有效,而綠色信貸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環保部門的執法手段。
據中國工商銀行7月對外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綠色信貸項目貸款餘額已近4000億元,涉及6萬多戶企業,其中環境保護、節能、新能源開發利用、其他節能環保技術推廣四個領域項目貸款餘額均超過500億元。
安徽省蚌埠市位於淮河中游,蚌埠市環境監察支隊有關負責人陸奇志介紹説,蚌埠九採羅化工有限公司、蚌埠海川化工有限公司等,已經因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受到周邊居民投訴,被關停整改,同時因污染而被停止貸款。目前,這兩家企業已經整改合併,並搬到化工園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