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一把鑰匙打開多把門鎖—浙江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10月25日電(記者何玲玲 張道生)眼下,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正在浙江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從2009年到2012年,這個省決定用4年時間改造農村危舊房115萬戶。

    有關專家認為,浙江農村危舊房改造,是用一把鑰匙打開多把門鎖之舉。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也説:“抓住農村住房改造建設這項工作,就是抓住了拉動農村內需的關鍵。”

    一場農村居住環境的大變革

    蓋房是許多農民一生中頭等大事。浙江省麗水市碧湖鎮裏河村,人均收入只有4000余元,全村380戶人家近300戶仍住在土房裏。

    裏河村的農居不僅破還很亂,老房子擠在一起,村裏沒有一條寬敞整潔的弄堂。村民們説,手拉車都拉不到家門口。不多的幾幢新房全建在村子外圍,村莊空心化嚴重。

    一面是建房難,一面是建房亂,裏河村的現狀正是眼下浙江不少農村面臨的尷尬。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除一部分困難家庭居所急需改造外,其餘農民則盼望著居住環境的改善。

    近年來,浙江省多策並舉,已經累計解決了40萬戶農民住房困難問題,但全省尚有84.5萬戶農民棲居在危舊房中,今後4年,全省有改建住房意向的農戶超過100多萬戶。農村危舊房改造任務十分繁重。

    與此同時,農村居民點佈局和村莊建設規劃也不合理,不少地區農民建房土地資源浪費現象十分突出。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調查顯示,2008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建設用地達112.7平方米,遠高於全省人均60-80平方米的農村居民用地標準。

    因此,浙江正在推進的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不僅要消滅危舊房,提高農民居住水平,更是整體推進農村居住環境的契機。

    麗水市蓮都區裏河村村民吳根亮住了30餘年的土房子馬上要拆掉改建磚房了。“一家7口擠在破房子裏,颳風下雨就害怕,現在政府給政策,給補貼,家裏能把土房拆了翻新,我很高興。”吳根亮説。

    為和這場農村居住環境綜合性大變革相配套,此輪危舊房改造中,規劃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以避免大規模建設中,再度出現以往農村有新房無新村的局面。同時,公共設施建設、園林綠化、環境整治也一同推進。

    “在湖州過去許多不起眼的村莊,現在都成了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湖州市委書記孫文友説,在農房改造過程中,湖州把農房改造與歷史古跡修復、生態環境保護等結合起來,著力彰顯村莊傳統的水鄉農居風貌和文化特色,一個個美麗鄉村正在崛起。

    一筆精打細算的土地賬

    人均耕地不到全國平均水平一半,土地一直是浙江的一道緊箍咒。大規模的農村危舊房住房改造工程,不逾越政策紅線,地從哪來?

    記者了解到,此輪浙江農村危舊房改造的原則是:靠節約集約、整理整治、盤活利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建新不拆舊”一直是農村建房的頑疾,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危舊房改造工程推進中,農戶若要享受政策優惠就必須建一拆一。

    麗水市蓮都區裏河村村委會主任吳華亮告訴記者:“改造時我們的標準是拆100平方米,還50平方米,多餘按照每平方米180元給予補償。同時實行農民自願原則,願意就簽字,並可享受優惠政策。”據了解,此舉將使裏河村拆掉的50間房變成76間新房,本來不足1米寬的弄堂變成9米寬的水泥大道。

    不僅僅是裏河村,大多數參加農村危舊房改造的地區,在農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可用的土地資源也增加了。

    根據浙江省有關部門測算,如果農村住房改造工程推進順利的話,2009年-2012年,全省每年能整理復墾土地2萬畝,盤活農村建設用地1萬畝。如此一來,推進農村住房改造和建設,不但不會新增建設用地,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掘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的潛力,提高農村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

    一把鑰匙打開多把門鎖

    不僅僅是社會效益顯著,在金融危機導致出口下滑,國民經濟增長急需消費拉動之際,浙江省在2009年全面啟動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還有著特殊的經濟意義。

    麗水是浙江省最先開始探索這項工作的地區之一,麗水市委書記陳榮高説:“當前和今後至少一兩年內,特殊的經濟形勢決定了擴大城市投資和消費需求空間有限。而在農村,這幾年來農民改造住房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推動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可以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為保增長助力。”

    根據測算,浙江農民每戶建房投入在10萬至20萬元不等,加上配套基礎設施投入,戶均投入一般在25萬元左右,未來四年內改造建設115萬戶農房將直接拉動投資和消費2500億元。

    可是農房改造錢從哪來呢?尤其是危舊房改造多涉及貧困戶。記者了解到,除了加大了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外,還在傳統的鄉村互助式之外為農民蓋房融資開闢了市場化之路。

    浙江省江山市青湖鎮清泉新村的農民廖廷中,原本家在離縣城有1個半小時車程的高山上。如今,他已經住進了嶄新的4層小洋房。廖廷中笑著告訴記者,在山上時村裏人均收入只有2600塊,而自己蓋房子卻花了30萬,能蓋得起這樣的房子全靠政策好。“除搬遷下山時政府給的補貼外,村裏流轉了集體山林,每個人口分得承包費2萬多,再加上自家山林的林權抵押貸款,七拼八湊就夠了。”廖廷中説,“有那麼好的政策,房子蓋不起來別説對不起好政策,也對不起自己。”

    除林權抵押外,農民手上其他一些死資産也被政府想方設法盤活,轉化成了農房改造可用的啟動資金。有些地方還鼓勵基層創建新農村建設投資公司,採取銀行融資、BT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就是在政府和農民互“掏”對方腰包間,農村危舊房改造實現了為保增長助力。

    浙江省的做法被形容為“一把鑰匙打開多把門鎖”,即:加快推進了農村住房改造建設,有利於擴大農村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有利於改善廣大農民的居住條件、實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有利於引導農村人口和生産要素有序集聚、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利於優化配置農村土地資源、為城鄉建設發展贏得空間。既保增長與惠民生、保耕地與促發展,又推進了新型城市化與建設新農村有機結合。“因此,我們要抓住加快農村住房改造建設這個牛鼻子。”省委書記趙洪祝説。 

 
 
 相關鏈結
· 浙江質量工作會議在杭召開要求加快質量強省建設
· 浙江各級政府“一把手”對農村環境保護負總責
· 浙江計劃三年基本解決農村地區突出環境污染問題
· 浙江第三産業投資增速明顯加快 同比增長22.9%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