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11月2日電(記者蔡擁軍)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主辦、大連市政府承辦的第五屆北京—東京論壇(大連)2日在大連拉開帷幕,會期2天。論壇的主題是“世界經濟危機中的中日合作”,下設了政治對話、經濟對話、媒體對話、地方對話、安全對話等五個分論壇。
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在向論壇作的書面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北京—東京論壇的作用,並結合“世界經濟危機中的中日合作”這一主題,深入分析了在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中日兩國加強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戰勝經濟危機,促進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早日復蘇,必須加強包括中日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發展。
在談及如何進一步推動中日兩國關係發展時,王晨提出了五條建議,即以更加堅定的心態增進理解互信;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促進經貿關係發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中日新聞交流和媒體合作;以更加坦誠的胸懷擴大人文領域的交流溝通;以更加積極的努力加強中日在亞洲和國際事務的協調合作。
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中日兩國與會代表將圍繞“世界經濟危機中的中日合作”這一主題,在政治、經濟、媒體、地方、安全這5個領域展開對話,為推動中日關係發展、增進兩國民間交流出謀劃策,交流意見。
北京—東京論壇中方主辦方——中國日報社總編輯朱靈表示,在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本屆論壇選擇“世界經濟危機中的中日合作”為主題,就是為了給兩國精英人士提供一個坦誠交流、理性溝通,為推動兩國加強合作、攜手戰勝經濟危機出謀劃策的有力平臺。同時,這也預示著北京—東京論壇所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廣泛,從聚焦中日雙邊關係擴展到關注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未來發展。
論壇吸引了中日兩國一百多名各界知名人士的參與。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中聯部副部長劉洪才等數十位中方高層官員、商界及媒體精英、知名學者出席了論壇。日本方面有眾議院原副議長、民主黨前最高顧問渡部恒三、日本駐華大使宮本雄二、原聯合國副秘書長明石康等幾十位政界要員及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論壇。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夏德仁致歡迎辭並作了基調演講。
北京—東京論壇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發起和組織,論壇的支持單位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日本外務省。該論壇自2005年開始舉辦,是由中國新聞界、學術界與日本民間組織攜手,為促進中日關係發展、加強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臺。論壇的主旨和目標是通過官民互動,加強交流,影響和引導兩國公眾輿論。通過五年的發展,論壇已經成為中日間為數不多的公共外交平臺,影響日趨擴大。
趙啟正認為中日合作至少有四大課題
新華社大連11月2日電(記者蔡擁軍)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2日在大連召開的第五屆北京—東京論壇上表示,在全球經濟普遍疲軟的背景下,中日兩國的合作至少有四大課題:共同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推動區域金融機制的建立,共同促進亞洲經濟結構的轉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趙啟正説,中國和日本都是亞洲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中日貿易已經遠遠超出了中日兩國的範圍。中國從日本進口技術含量高的零部件在國內進行組裝,然後銷往美國、歐洲等最終消費地區,這樣就形成了“日本—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經濟體)—歐美”三角形貿易結構。也就是説,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日兩國已經與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緊緊地融為一體。而在各種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的今天,無論是金融危機、能源危機、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等問題,都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單獨所能應對。世界經濟危機,對中日經貿合作來説,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是彰顯中日兩國作為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力量的歷史性機遇。
他認為,在全球經濟普遍疲軟的背景下,中日兩國的合作至少有四大課題。一是共同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中日兩國都曾經遭受過或者正在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沉重壓力。鋻於金融危機導致各國實體經濟衰退、外貿環境惡化,貿易保護主義勢必會在一些國家重新取得支配地位,這將是對過去十餘年全球化取得顯著進展後的一次嚴重倒退。中日兩國作為WTO的主要成員,不僅彼此間不能搞貿易保護主義,更要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國家集團用各種名目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
二是共同推動區域金融機制的建立。2000年5月,東盟10國與中日韓三國在泰國清邁達成了以雙邊貨幣互換為核心的緊急融資框架協議。這是亞洲地區金融貨幣合作的破題之作。在這次金融危機發生後,上述“10+3”財長會議決定將清邁協議由雙邊機制發展為多邊機制,將東亞外匯儲備庫的規模由800億美元擴展到1200億美元,其中中日兩國分別出資384億美元。這實際上已經是亞洲貨幣基金的雛形。中日兩國應該通力合作,使這一構想儘早變成現實。
三是共同促進亞洲經濟結構的轉型。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給人們最大的警示就是要儘快糾正亞洲國家過於依賴出口,而歐美特別是美國高負債消費的失衡。毋庸置疑,中國未來在勞動力供應和産業集聚方面仍然擁有一定的優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仍然是“世界工廠”,但是迄今為止的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要利用這次經濟危機的機會,抓緊調整産業結構,儘快走上擴大內需的軌道。自然,日本也有這方面的需求。中日兩國應互相借鑒、互相促進,為亞洲經濟開拓新的未來。
四是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制地球變暖的趨勢是國際社會的強烈呼聲。前不久舉行的中日韓首腦會議通過了關於可持續的發展的聯合聲明。其中提到,“三國將加強對話,緊密合作,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共同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包括建立2012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國際合作框架。”去年,北京—東京論壇第四次會議上已就兩國在發展低碳經濟領域的合作進行過深入的討論,這次會議上雙方學者一定會提出更精闢的見解。
趙啟正説,亞洲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其創造的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稱雄世界,到19世紀中期以後才逐漸走向沒落。但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目前,中日韓三國的GDP合計已佔到世界的17%。尤其是在中日韓三國的強力推進下,東亞地區將形成一個擁有近15億消費者、GDP10萬億美元的經濟實體。用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的話來説,它將是與歐美並駕齊驅的世界經濟第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