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化蛹成蝶氣象新——各地行業企業結構調整掃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1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産業結構調整對內外受困的企業而言是一場“蝶變”,誰能在轉型中堅持到最後,誰就能衝破蛹繭的束縛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一攬子計劃實施一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下複雜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正經歷著怎樣的蛻變?

 

    這是在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拍攝的“雲計算”後臺服務器(11月2日攝)。新華社經濟調研小分隊近日深入東、中、西部基層採訪時發現,各地對結構調整的認識不斷深化,一批提早進行結構調整的行業企業已經初現轉型曙光,同時記者也進一步了解到,中國經濟轉型之路並不平坦,一些老問題依然存在,而新苗頭更應值得警惕。新華社記者韓潔攝

    新華社經濟調研小分隊近日深入東、中、西部基層採訪時發現,各地對結構調整的認識不斷深化,一批提早進行結構調整的行業企業已經初現轉型曙光,同時記者也進一步了解到,中國經濟轉型之路並不平坦,一些老問題依然存在,而新苗頭更應值得警惕。

    從“騰籠換鳥”到“擴籠壯鳥”——危機倒逼傳統製造業“逆境突圍”

    走進被譽為“世界鞋都”東莞厚街鎮的寮夏村鴻運鞋材市場,仿佛步入一個歐洲小鎮。昔日這裡卻是一個匯集五金、陶瓷、鞋材等低附加值代工貼牌企業的舊廠房區,貿易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而且噪音和污染也影響了村民的生活。

    一年前,當東莞製鞋企業被危機陰影籠罩時,在原有的6家普通加工型企業外遷或倒閉後,總投資9500萬元的鴻運鞋材鞋業廣場二期卻在逆勢中開張,並且很快實現90%以上的招商率。

    “鴻運鞋材市場是寮夏村調整産業結構,退出第二産業轉向第三産業的成功實踐。”寮夏村村幹部方啟康説。面對“騰籠”後的廢舊廠房,寮夏村拒絕走回頭路,將發展的目光瞄準産業升級,依託傳統製鞋業優勢,引入民間投資盤活土地,打造國內首創的集皮革、鞋材、成品鞋和五金輔料為一體的産業鏈交易平臺,為東莞相當數量的有條件的村實現産業升級轉型探索了新的路子。

    寮廈村的“鴻運模式”實際上是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珠三角地區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實施“騰籠換鳥”和産業、勞動力“雙轉移”的一個縮影。

    記者在外向度高達200%的廣東東莞市調研時了解到,儘管東莞目前外貿出口仍下降23%以上,但一個可喜的變化是企業研發和産業結構調整力度明顯加大。今年前三季度,東莞工業技改投資103.9%,同比增長165.6%,傳統製造業的快速轉型為今年東莞經濟由負轉正打下了基礎。

    當一部分傳統製造業借助“騰籠換鳥”遷離生産成本越來越高的東南部沿海或轉入第三産業時,也有一些選擇留下來的企業通過內部結構調整實現“擴籠壯鳥”,在危機中不斷發展壯大。

    東莞栢能電子廠今年8月由一家來料加工企業轉為三資企業。在危機中,這家企業不僅沒有減産,反而不斷增資擴廠,今年新租廠房4.5萬平方米,在增資500萬美元購買新設備的同時,企業還獲得4000萬美元的新訂單,預計今年出口總額有望實現20%的增長。

    在浙江寧波,生産家用電器的華裕電器集團今年也投入1200萬元用於新産品的研發。“金融危機最嚴重時,企業出口額同比下降了90%,但我們主動調整産品結構,擴增了挂燙機、煎烤器等高附加值産品生産線,在危機中贏得了發展的先機。”公司副總經理黃照奇説,目前公司挂燙機生産線全都滿負荷生産,由於訂單大量增加,忙得不可開交。

    “今天不積極調整産業結構,明天就要被産業結構調整。”廣東省的這一提法,已成為東南沿海諸省改造傳統製造業的共識。不少地方政府的發展觀正在從過渡追求GDP增長、低水平數量擴張,轉向通過調整結構尋求地方經濟中長期可持續發展。

    “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傳統製造業上了很好的一課,誰抓住機遇主動調整結構,誰就能在危機中‘逆境突圍’。”東莞市發展改革局副局長王釗鴻説。

    連日來,記者在調研中體會到: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很多企業轉型的緊迫感並不足。而此次金融危機則讓企業産生強烈的主動轉型意識——面對外部市場的變化,無論是“騰籠換鳥”還是“擴籠壯鳥”,企業都必須被動轉主動,千方百計調整結構,開發新産品,提高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鳥變鳳凰”。

    “微笑曲線”向高端延長——掌握“後危機時代”發展主動權

    不需要電腦內存,不需要下載任何軟體,只要有一個電腦顯示器,你就可以在一朵朵互聯網的“雲”裏進行文字處理、數據編程乃至軟體研發——這是記者日前在位於廣東東莞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的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雲計算”平臺上看到的一幕“真實演繹”。

    “未來十年將是‘雲計算’時代。” 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院長季統凱説。前一段時間,Google、IBM、微軟等國際IT巨頭已紛紛在華宣佈自己的“雲計算”戰略。

    時不我待,中科院計算機所和廣東省合力投資2億元建立的這個“雲計算”平臺於今年9月正式啟動,這將有力促進廣東的互聯網、動漫、遊戲等創意文化産業加速發展。

    此外,廣東佛山南海、深圳華為、中國移動等地區和企業也都在嘗試建立“雲計算”平臺。“面對巨大的市場前景,誰先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市場先機。”季統凱説。

    “雲計算”平臺的“火熱”正是金融危機下各地銳意創新,大力培植新興産業,搶佔“後危機時代”經濟發展制高點的突破之舉。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金融危機之下,許多地方意識到,要掌握“後危機時代”的發展主動權,就必須借助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産業,在産品設計和研發上下狠功夫,提升我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作為國內最大的鎳鈷及鉑族金屬生産企業,甘肅金川集團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今年以來,該公司主打産品鎳的價格最低時僅為歷史最低價格水平的六分之一,價格回落導致銷售收入銳減。

    “面對危機影響,只有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和裝備水平,才能夯實發展後勁,搶佔經濟復蘇後的新一輪發展‘先機’。”金川公司規劃發展部主任張忠介紹,今年以來,金川公司安排投資40億元,重點實施了選冶系統技術改造、新材料開發、循環經濟産業等24項重大項目,增強了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實力。目前,公司已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98.6%。

    金融危機之下,動漫産業也成為迅速崛起的新興支柱産業。浙江杭州中南卡通動漫公司將動漫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該公司第一部武俠奇幻作品《秦時明月》一問世就實現盈利,並成功進入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市場。

    “金融危機下,家庭式娛樂消費的增長帶動了動漫企業的快速發展。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動漫行業對上下游産業的拉動較為明顯。”杭州高新區國家動畫産業基地辦公室主任王軍説。

    記者採訪發現,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中,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成為各地化危機、保增長的實實在在的手段。立足高端領域、高端環節、高新技術産業,依託重點項目、重點産業、重點園區,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産業從價值鏈“微笑曲線”的中低端向高端延伸,成為政府和企業界家們的共同目標。

    加快推進節能減排——警惕産業佈局中的“逆向調整”

    一提起陶瓷企業,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煙塵蔽日、機聲轟鳴、破舊不堪的生産場景。然而,記者走進位於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的三水新明珠建陶工業園時,眼前卻是一個藍天碧水、綠草紅瓦的花園式工廠。

    “只有污染的老闆,沒有污染的企業”——新明珠陶瓷董事長葉德林的這番話表明了這家企業走“綠色陶瓷”之路的決心。過去三年來,新明珠集團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達到3億元,約佔企業年收入的8%。佔地2000畝的這個工業園區在規劃之初就從無煙、無塵、廢水零排放、循環利用等方面引入了先進經驗和做法。

    新明珠陶瓷是“中國瓷都”佛山市加快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據介紹,2007年佛山拉開了建陶企業關停浪潮的序幕。截至今年10月底,現有的363家陶瓷企業中,政府重點扶持42家大型企業,其餘企業則根據珠三角“雙轉移”部署要麼關閉,要麼走上外遷之路。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過去一年來,各地始終把節能減排作為調結構、轉發展方式的關鍵,相繼淘汰了一大批煉鐵、煉鋼、水泥、焦炭、火電等行業的落後産能。但同時,從各地反映的情況看,當前要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仍有很大難度,在應對危機背景下,一些“逆向調整”的苗頭需引起警惕。

    記者在珠三角了解到,廣東省湛江2000萬噸超大鋼鐵項目擱淺的消息已在業內引起震動。就在一個多月前,國務院轉發了十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一意見涉及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風電設備等産能過剩行業,國家有關部門將原則上不再批准擴大産能的項目。

    廣東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發展重化工業的最大挑戰是防止産能過剩,重化工業一旦過剩,將對經濟産生重大影響,不僅影響到就業和GDP,也影響整個配套的産業鏈佈局。因此重化工業佈局要慎重,要考慮未來市場,應該做好判斷,大力度推動結構調整。

    在警惕重化工項目“一哄而上”的同時,多晶硅太陽能、風能發電等新能源項目也出現盲目投資、産能擴張過快的苗頭。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國內多晶硅投資近年出現熱潮。2008年國內多晶硅産能約2萬噸,當年産量0.4萬噸,在建産能多達8萬噸,産能出現明顯過剩。

    風機産能投資在各地也存在“狂飆突進”現象。目前我國風電整機製造企業超過70家,風葉生産企業50多家,塔筒生産企業近100家。預計2009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為800萬千瓦,而僅金風科技、華銳、東汽、上汽4大家的産能就達1200萬千瓦,這還不包括外資風電企業的進入。

    此外,各地在新興産業佈局中的同質化傾向也應引起注意。不少專家表示,近期各地如春筍般冒出的各種文化創意基地、動漫基地也要警惕“過熱”,發展新興産業需要産業鏈的完善,每個區域應結合實際“量體裁衣”,找準切入點,選擇最適合的發展路徑。

    對此,廣東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認為,中國過去産能擴張型的發展道路已走不下去,調整發展方向和産業結構是今後的方向。“總體來看,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已曙光初現,但未來的跋涉將是艱難的,需要不斷轉換發展理念,也需要多管齊下共同努力,從而真正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執筆記者韓潔,參與采寫車曉蕙、王敏、劉錚、安蓓、郭鑫、黃玫、杜宇、樊曦、齊中熙)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六部門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推結構調整
· 我國工業生産實現“三級跳” 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 陜西省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加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 甘肅:加快教育佈局結構調整 開創基礎教育新局面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