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英國聖安德魯斯11月7日電(記者王亞宏 陳文仙)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7日在蘇格蘭古鎮聖安德魯斯結束,與會者呼籲要充分發揮國際金融機構促進經濟復蘇和增長的作用。
會議結束時發表的公報強調要保持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勢頭,確保各項監管改革措施得到全面、及時的落實。各方認為國際金融機構應在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就業崗位以及減少貧困人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會議重申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要按照既定時間表完成治理結構改革,切實提高國際金融機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公報認為要加強國際金融機構在預防和應對未來危機中的作用,大力支持國際開發協會和非洲發展基金。
在能源方面,二十國集團呼籲國際能源機構、石油輸出國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世界銀行能和二十國集團的能源部長緊密合作,並就能源補助問題聯合發佈一份報告。
本次為期兩天的會議討論了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和有效性以及氣候變化融資等議題。這是今年以來召開的第三次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今年3月中旬,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在英國小鎮霍舍姆召開,會後發表公報同意進一步採取行動促使全球經濟恢復增長,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9月初,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重聚倫敦,強調各國應繼續實施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調整結構,擴大就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以促進經濟儘快復蘇。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分歧凸顯
新華社英國聖安德魯斯11月7日電(記者王亞宏 陳文仙)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7日在蘇格蘭古城聖安德魯斯結束,最終各國與會代表一張笑容燦爛的“全家福”照片並不能掩飾各國間不斷增多的分歧。
雖然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6日晚反復強調各國間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但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蘇,不同國家情況開始出現差別,二十國集團的意見分歧日益凸顯。
在經濟刺激計劃的退出策略方面,英國首相布朗7日稱,雖然目前全球性經濟衰退已出現扭轉趨勢,但各國還不能有大功告成的感覺。布朗説:“自滿情緒是復蘇的大敵”,近期一系列樂觀經濟信號“不能被當做提前終止經濟刺激計劃的理由”。布朗指出,由於經濟復蘇仍有不確定性,目前各國仍處在應對經濟危機的漫漫征途中,各國仍需繼續實施一年來使經濟企穩向好的政策。
法國經濟、財政與就業部長克裏斯蒂娜·拉加德也表示,在沒有確認經濟真正復蘇之前,現在就放棄經濟刺激計劃將面臨前功盡棄的風險。
但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幾個宏觀經濟明顯企穩向好的國家,則擔心資産泡沫膨脹,而有意儘早結束經濟刺激計劃。不過,就危機後何時採取退出策略的問題,目前各國都存在較大爭議。
在防止氣候變化的融資方面,二十國集團內部也存在分歧。英國財政大臣達林稱,二十國集團必須大力推動氣候融資和治理合作,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但美國的態度卻並不明朗。
在下個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舉行前,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是討論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減排進行資金援助的重要平臺。然而兩天的會議卻並未取得明顯進展,會議最後公報也僅強調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原則。
新聞分析:二十國集團財長會凸顯發達國家分歧
新華社英國聖安德魯斯11月7日電(記者陳文仙 王亞宏)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7日在蘇格蘭古城聖安德魯斯落下帷幕,本次會議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今年以來召開的第三次會議。會議在探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氣候變化融資等多方面議題後達成了一些共識,但會議也凸顯了西方發達國家在多方面存在的分歧。
實施“退出策略” 時機是關鍵
在這次會議上,佔據世界絕大部分經濟産值的二十國集團的政策制定者進一步意識到,雖然股指攀升、房價走高、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上揚等不斷顯示全球經濟走向復蘇的跡象,但目前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為了使不確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來自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財長和央行行長都一致認為,不能過早出臺“退出策略”,直到確保經濟已經回到可持續的增長軌道。
英國首相布朗7日也特意趕到會議現場表明自己的堅決立場。他強調指出,近期一系列樂觀經濟信號“不能被當作提前終止經濟刺激計劃的理由”,目前各國仍處在應對經濟危機的漫漫征途中。他説:“我們需要繼續實施一來年使經濟企穩向好的政策。”
匯豐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金最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美國和英國等發達經濟體都面臨債臺高築和消費疲軟等嚴峻挑戰,目前它們還是“需要特殊藥物維持的重症病人”,很難保證在經濟刺激措施退出後能實現持續復蘇。
雖然二十國集團意識到短期內繼續實施經濟刺激措施的重要性,但它們已在這次會議上將討論重心轉向如何適時實施“退出策略”。由此可見,面對經濟刺激措施這把“雙刃劍”,很多國家在慶倖自身經濟被救出衰退泥沼的同時,也擔心如果不能適時有效終止這些措施,通貨膨脹、債務攀升和資産泡沫等嚴重問題將接踵而至。
因此,實施“退出策略”的時機成了關鍵,而這也自然成了本次會議上二十國集團的主要分歧所在。雖然美國財長蓋特納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維持刺激措施的重要性,但隨著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國家經濟狀況不斷向好,它們還是希望儘快考慮從刺激措施中抽身的舉措。而仍在衰退困境中掙扎的英國卻堅決要求,各國必須在“退出策略”的原則上達成一致,以“合作與協調”的方式實施這一策略。截至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已連續萎縮6個季度,創下經濟衰退持續時間最長的紀錄。
分析人士認為,至少在今年年底前,二十國集團不會叫停經濟刺激措施,不會提高基準利率和稅收。然而,準確把握“退出策略”的時機似乎對任何國家都並非易事。此外,英國首相布朗還在會上提出考慮設立一個全球性基金來救助陷於困境的銀行,並提議通過對金融活動徵稅來為該基金籌資,但是會議對此項提議反應寥寥。
應對氣候變化 融資是前提
隨著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日益臨近,本次會議著重討論了氣候變化融資。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一致認為,氣候變化融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
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在會議期間説,氣候變化是地球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二十國集團必須推動在氣候變化融資與監管方面達成協定。他説:“如果我們在氣候變化融資和融資貢獻上未能達成協定,哥本哈根會議將很難取得成功。”
最近歐盟提出,在2020年之前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1000億歐元資金來應對氣候變化,但並未具體指明歐盟需為此提供多少融資。而本次會議除在發表的公報中,承諾要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威脅和強調《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原則外,也基本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
由此可見,二十國集團在氣候變化融資方面也存在分歧。有些國家甚至認為,二十國集團並不是討論氣候變化融資的合適平臺。另外,雖然這次會議就氣候變化融資渠道進行了廣泛討論,但對哪種渠道最為有效可行並未取得一致意見。這些無疑是二十國集團難以就氣候變化融資達成協定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