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江流域50年後地面氣溫將可能上升1.5至2攝氏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胡浩)世界自然基金會10日在北京發佈《長江流域氣候變化脆弱性與適應性研究》報告稱,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國長江流域未來50年地面氣溫將可能上升1.5攝氏度至2攝氏度,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呈進一步增加趨勢。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編寫,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和復旦大學的20余位研究人員歷時2年共同完成的這份報告,闡述了氣候變化對長江流域的影響,並提出了具體的適應氣候變化的對策和建議。

    報告説,根據長江流域內147個氣象站點資料顯示,相對於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20世紀90年代整個流域的年平均氣溫增加0.33攝氏度,而2001年至2005年升溫幅度達0.713攝氏度。預計未來50年,長江流域地面氣溫將可能上升1.5攝氏度至2攝氏度。

    報告指出,長江流域的季風特點決定了該區域受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較大,在過去幾十年氣候變暖的過程中,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呈增加趨勢,而未來的氣候變化可能使其進一步加劇,極端嚴重的洪災、冰雪災害及乾旱事件有增加的趨勢。

    報告還針對氣候變化對森林、濕地、水資源、草地、農田、河口的具體影響進行了分析。

    報告建議,結合長江流域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的特點,採取有效的適應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如,加強長江沿岸經濟規劃與佈局,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提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流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能源電力系統、交通運輸系統和水利工程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改進長江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體系;合理調整農業種植制度,優化種植結構,培育和改良適應氣候變化的新品種,改善農田管理措施;增強公眾意識,加強環境教育,全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報告首席科學家徐明表示,對氣候變化,應提前採取適應性措施。要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氣候變化的適應性,未來要及時地調整與完善現有的適應性對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在報告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國內關於氣候變化的適應性研究經驗欠缺,這一報告的研究成果將為相關決策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依據,對相關研究單位也具有較好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相關鏈結
· 清明時節長江以北氣溫回升明顯 須加強防火工作
· 長江上遊省市將建設“嘉陵江流域濕地保護網絡”
· 長江防總調令:三峽蓄水按出入庫流量平衡控制
· 上海長江隧橋通車 長三角北部經濟圈迎來新機遇
· 長江中下游兩湖水位止跌上漲 旱情惡化得到遏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