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確定建立南極天文臺並制定詳細的發展路線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 張建松)南極天文臺選址的結果基本表明,南極的“冰蓋之巔”冰穹A是全球地面觀測最佳臺址,我國已確定建立南極天文臺,並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路線圖。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常務副臺長楊戟在“2009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介紹,我國在冰穹A建立南極天文臺,將為天文學研究提供絕佳的觀測窗口,使太陽系起源、早期宇宙結構和演化、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獲得嶄新的機遇,不僅將極大地提高我國天文觀測水平,還有望進一步吸引國際天文界參與,形成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天文中心。

    目前,我國已確定南極天文的三大優勢領域:探索動態宇宙的“時域天文學”、揭示暗物質暗能量本質的“高分辨/大視場天文學”、研究天體起源和演化、搜尋地外行星系統、地外生命的“紅外/亞毫米波天文學”。

    由於具備良好的觀測條件,遙遠的南極現已成為國際天文競爭的前沿陣地,世界各天文研究大國競相出臺和實施南極天文望遠鏡計劃。如美國的SPT望遠鏡、法國的TRSS(3米光學望遠鏡)計劃、西班牙和法國的IRAIT(80厘米紅外望遠鏡)計劃、法國和意大利的KEOPS(光學綜合孔徑成像陣)計劃、以及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的Pilot(2.5米光學/紅外望遠鏡)計劃等。

    根據我國的南極天文臺發展路線圖,2008年-2010年,我國將在南極冰穹A進行天文臺建設的選址和進一步天文觀測,升級並運行天文選址自動觀測站PLATO和小型光學天文觀測望遠鏡陣CSTAR;研製、安裝和運行傅裏葉變換頻譜儀(FTS)以及3臺50/70厘米南極施米特望遠鏡陣(AST3)。

    2011年-2015年,計劃研製、安裝和運行1米級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5米級亞毫米波/太赫茲望遠鏡;2012年-2020年,計劃研製、安裝和運行4米大視場光學/紅外望遠鏡,以及15米亞毫米波/太赫茲望遠鏡;2020年以後,計劃建造安裝8米-10米以上口徑的極大光學/紅外望遠鏡,同時聯合國際在冰穹A建造遠紅外干涉陣。

    目前,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正在進行首臺AST3的研製,光學系統已經基本完成,結構和電控部分也已轉入加工和試驗階段,計劃于2010年初開始高原試驗,在2010年至2011年的我國第27次南極科考時安裝在冰穹A。

我國在南極安裝的“中國小望遠鏡陣”已發現數十顆變星

    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 張建松)記者20日從“2009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獲悉,我國在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安裝的“中國小望遠鏡陣”(CSTAR)已發現數十顆變星。

    據中國南極天文中心朱鎮熹介紹,在我國第24次、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我國在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成功安裝了中國小望遠鏡陣(CSTAR)、聲雷達(SNODAR)、天光光譜儀(NIGEL)、天光雲量測量儀(GATTINI)和亞毫米波望遠鏡(Pre-HEAT)等多種天文觀測設備。目前,這些設備運行正常,工作人員能實時監測南極的現場情況及設備工作狀態。

    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小望遠鏡陣”(CSTAR)由4個145毫米口徑、反射式大視場的望遠鏡組成,可以連續135天不間斷地觀測南極天頂20平方度-25平方度的天區。通過觀測,已得到一批天體的完整光變曲線,發現了數十顆變星,天區內測光星表及變星星表已提供國家天文臺數據中心供下載。

    據介紹,變星(variable star)是指亮度有起伏變化的恒星。引起恒星亮度變化的原因很多,因此變星的種類繁多,涉及恒星演化的各個階段,加強對變星的研究能促進恒星理論的發展。

    南極的天文觀測還表明,南極冰穹A地區具備全球地面最好的天文觀測條件,安裝在冰穹A的4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將超過安裝在夏威夷的10米光學望遠鏡和30米紅外望遠鏡的能力;安裝在冰穹A的15米太赫茲望遠鏡,將超過安裝在智利的40米太赫茲望遠鏡的能力。

    天文學家認為,南極冰穹A地區為天文學研究提供了絕佳的觀測窗口,為太陽系起源、早期宇宙結構和演化、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帶來了嶄新的機遇。

    目前,我國已確定在冰穹A地區建立南極天文臺,並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路線圖。

 
 
 相關鏈結
· 我國將建南極天文臺探測宇宙起源搜尋地球外生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