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實名推薦制為何選不出"偏才"和"怪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11月28日電(記者 王炤坤)39所名校校長向北大推薦學生的名單陸續出爐,北大開始審核推薦生資料。正如人們預料的那樣,這次在知名中學內選拔“精英”的活動,選出的基本上是教師眼中的全才,而人們期待的偏才、怪才未能脫穎而出。

    從全優生匡超第一個“秀出”,各地基本並未脫此樣板。有資格入選者,基本上是文理皆優,各方面優秀,學生幹部不少。像江蘇選出的9名學生基本上都是“全才”,也有特長者,出版過武俠小説或是體育健將,但總的來看都是均衡發展的學生。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為何推不出偏才、怪才?回顧整個過程,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沒有現成的偏才、怪才評價標準。正如一位中學校長表示:“非不能也,實不敢也。”一旦偏才、怪才獲得推薦,將面臨嚴重的社會公正性質疑。二是擔心影響學校的推薦資質,怕浪費名額。北大的招生方式只是多了一條選才的途徑,終究還要接受高考的檢驗。如果學生“偏”得比較厲害,很可能會出現北大降30分後,也不能被錄取的情形,所以中學校長不敢冒這個險。三是社會輿論壓力大,讓第一個想“嘗螃蟹滋味”的人不敢堅持到最後。起初宣稱力挺怪才、寧缺毋濫的北京某中學校長,迫於壓力,表示對推薦思路作出調整。

    我們不能簡單責怪有選擇權的中學校長缺乏足夠的勇氣,更不能責怪輿論關注給誰壓力。高校錄取改革事關教育公平,關乎千萬青年的前途命運,審慎推進是必須的。

    我國急需大批在某一領域有特長和天賦的創新型人才。科學巨匠錢學森生前多次提到,創新型人才不足是現行教育體制的嚴重弊端;學校沒有按照培養科技發明創造人才的方式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要培養未來的創新型大師,就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現有的對學生和教師的綜合評價體系,創新教育內容和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儘快建立一套能反映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和創造性的評價體系,讓天才、偏才、怪才在中學時代就能夠脫穎而出,在此基礎上,讓這樣的學生能走進一流大學,學到喜歡的專業。只有這樣的評價尺度建立起來,才能跳出“按分論才”的窠臼,既造就大批均衡發展的人才,又培養出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創新型人才。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白宮書記"神秘處理當給百姓一個説法
· 新華時評:踐行執政為民理念 積極應對惡劣天氣
· 新華時評:有錯就改、有錯必糾 勇於糾錯取信於民
· 新華時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調整結構任重道遠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