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王立彬)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30日在此間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説,截至目前,已經有20個省區市復核上報數據,其中耕地、建設用地數量有變化以及批而未用土地問題較突出的10多個省區市要進一步核查。下一步“嚴打作假”工作,主要也是針對批而未用土地量大等情況。
批而未用土地量大、閒置土地嚴重以及開發商囤地行為等,長期以來困擾著我國土地市場與房地産業,群眾意見很大。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聲明,針對部分房地産重點城市的調研已經結束,有關方面正在加緊研究,積極出臺政策性成果。加強房地産批後監管、嚴厲打擊閒置土地等政策正緊鑼密鼓醞釀中。
加強批後監管、清查閒置土地,必須對批而未用土地進行徹底的清查。我國經濟發展中獨樹一幟的浙江省,以僅佔全國1/1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的GDP,連續13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對存量土地進行清查。國土資源部提供的典型案例顯示,今年以來,僅浙江省桐廬縣對歷年批下來的存量土地進行全面清理,就已經盤活存量土地877畝,調劑土地901畝。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地保增長形成的用地壓力進一步加大,然而應對之道不是擴大耕地佔用的盤子,而是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機會,對大量閒置土地進行強力清盤。
加強批後監管,清查閒置土地,一定要現場查實,不能在辦公室拍腦袋。為加強批後監管時效性,杜絕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和企業聯合作假,浙江省海寧市強化建設用地供應動態監管系統(PDA),強調責任下移、一線監管。實踐證明,對每宗閒置土地進行實地踏勘,實地分析未供原因後,是盤活調劑存量土地的有效渠道。建設用地供應動態監管系統(PDA),由於採用GPS定位監測,只能在施工現場錄入,從而杜絕了在辦公室“一拍腦袋,數據就出來”情況。由於每次錄入現場狀況輸入PDA系統,隨時可以開展遠程監管,查看每塊土地使用情況,對基層國土資源管理人員的監管工作也可以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加強批後監管,清查閒置土地,要切實落實共同責任。按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強調的,把土地“一家管、大家用”變成“大家用、大家管”。作為典型經驗,浙江海寧的聯合竣工復核驗收經驗值得推廣:經貿部門負責審查産業政策執行情況及建設項目固定資産投資強度,規劃建設部門負責審查建設規劃執行情況,國土管理部門負責審查項目實際用地範圍、面積、竣工時間等。對不符合驗收標準的,限期整改。
加強批後監管、清查閒置土地,既要“上網”又要“上墻”。與土地利用情況的網上查詢不一樣,地塊開發情況“上墻”,有利於當地百姓實地監督,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威力。在杭州市余杭區經濟開發區工地上,隨時可以看見長100厘米、寬70厘米的鑲框公示牌,上面詳細記錄了用地單位、建設項目名稱、用地批准時間、批准機關、批准文號、用地批准面積、批准動工時間、竣工時間等信息。用地情況“上墻”,使當地居民掌握了施工竣工的“倒計時牌”,既可以督促施工單位加快進度,對各級政府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象,也是一種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