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2月11日電(記者王曉明)吉林省近年來積極適應傳統牧業向現代牧業轉型、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壓力加大、産品質量安全要求提高等新形勢,加快推進牧業發展園區化、標準化規模飼養、生産組織化,全省牧業發展方式變革取得明顯成效。
牧業産業園區是建設現代牧業的重要載體,吉林省打算利用3年時間,重點建設好5個生豬、3個肉牛、4個奶牛、3個家禽等15大産業園區。記者從吉林省牧業管理局了解到,今年吉林省啟動實施以龍頭加工企業為核心、基地縣(市)為保障、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的産業園區建設,有利於資金、技術、政策的集約投放,有利於推進産業化經營,有利於疫病防控和標準化生産的推行,增強綜合競爭力。
吉林省通過實行標準化規模飼養,有效規避畜産品市場波動的不利影響,順應現代牧業的發展方向。吉林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每年扶持1000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長春市在規模化標準化建設上,市本級每年用於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資金4000萬元,地方配套2000萬元,每年支持400個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
“力爭3年內使全省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80%,養殖基地對加工龍頭企業的支撐能力達到70%以上。”吉林省副省長王守臣説,各市縣重點支持牧業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支持較大規模的養殖場(小區)進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支持龍頭加工企業建設高標準的現代化養殖基地,引領飼養方式轉變。同時引導規模養殖不斷向集約化、標準化、工廠化方向發展,在規範發展中促進養殖業升級。
吉林省通過建立牧業經濟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實行聯合經營,促進了“單打獨鬥”向經營合作化轉變,提高了市場競爭和抗禦風險能力。吉林省近年來支持經紀人協會和企業協會建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準確掌握畜産品市場供求、價格信息和産業發展動態,規避市場風險;建立畜産品預警預報機制,及時收集、分析和發佈畜産品的市場信息,指導生産者合理安排生産,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飼養場(戶)的生産經營模式,提高牧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從根本上解決小生産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問題。
2008年,吉林省畜禽養殖業産值實現770.2億元,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47.7%,産值超過種植業。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1485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1%。畜牧業已成為吉林省農村經濟的主導産業、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來源、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