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了全人類利益氣候大會必須成功
——訪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
新華社哥本哈根12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楊駿 尚軍)中國高度重視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對會議取得積極成果抱有極大期望。為了全人類的利益,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13日表達了上述觀點。
何亞非對新華社記者説:“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挑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將做出努力和貢獻。因此,我們在哥本哈根談判等許多場合,都採取建設性的、積極的態度。”
他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本次會議,派出了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為團長的陣容強大的談判隊伍。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宣佈2020年單位GDP(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國際反響。
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出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這是繼胡錦濤主席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後,中國領導人再次與各國領導人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的一次重要活動。溫總理將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全面闡述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政策、主張和行動,推動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何亞非説,哥本哈根會議已進行一週,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在一些重大問題,特別是發達國家中期量化減排指標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等問題上,各方分歧比較大,原因是發達國家缺乏政治意願。
他説,發達國家作出的承諾與它們應該做的相差很遠。在資金方面,聯合國的數據顯示,為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今後每年需要1000億美元,但現在發達國家討論的數字只有100億美元,且不願考慮中長期問題,這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要求相差很遠。
“談判會很艱苦,目前各方也都了解了各自立場。下一階段,需要發達國家拿出政治誠意,並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減排指標,”他説。
何亞非特別指出,中方算過一筆賬,從1990年到2005年,發達國家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只下降26%,根據他們作出的承諾,到2020年這一指標也只會下降30%到40%。中國卻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到45%,這種努力沒有前提條件,也不與其他國家減排行動挂鉤。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國這麼做,是從我們本國利益出發,也是從全人類利益出發”。
他説,在下一階段會議中,中方會盡力積極促進各方凝聚共識、減少分歧、增強信心、加強合作,與各方一道為推動哥本哈根會議成功繼續做出努力。
哥本哈根大會中國代表:氣候變化大會進入關鍵期
新華社哥本哈根12月12日電(記者楊駿 黃堃)參加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氣候談判中方首席談判代表蘇偉12日指出,在大會兩個工作組分別提交了案文後,本次大會的有關談判已進入關鍵期,他對大會取得成果充滿希望。
蘇偉在中方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説,11日本次大會氣候談判的兩個工作組,也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特設工作組以及《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分別提出了兩份案文。“這兩份案文表明了我們的談判在向前走,我們對這兩份案文表示歡迎。”他認為,這兩份案文為下一步工作和大會取得積極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礎。 詳細>>>
外交部在哥本哈根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等
12月11日下午,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貝拉會議中心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介紹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主張及舉措,並回答了記者提問。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路透社、共同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60余家中外媒體100余名記者出席。
何亞非表示,中方高度重視哥本哈根會議。溫家寶總理將出席哥本哈根會議,這是繼胡錦濤主席今年9月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之後,中國領導人再次與各國領導人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的一次重要活動,這顯示了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對氣候變化問題和哥本哈根會議的高度重視。 詳細>>>
氣候變化是全球科學家的主流共識
——訪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
新華社哥本哈根12月11日電(記者黃堃 楊駿)正在這裡參加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近些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觀測網絡的完善,數據增多和研究不斷深入,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日益凸顯,氣候變化已成為當前全球科學家的主流共識。
羅勇説,經各國政府和各領域專家長期系統研究,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的可能性在增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組織數千名來自全球各國的科學家編寫了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在2001年發佈的第三份評估報告中,IPCC認為人類活動導致近50年氣候變化的可能性是66%,而在2007年發佈的第四份評估報告中,這一可能性已經上升到90%。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