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2月17日電(記者顏園園)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農牧廳獲悉,截至2009年11月,西藏已完成沼氣池建設11.4萬座,57萬農牧民用上了清潔的沼氣能源。
家住西藏拉薩市曲水縣聶當鄉德吉村的巴桑説,他家2006年修建沼氣池後,“煙熏火燎”的廚房就變得乾淨而方便。除了燒飯做菜、熬煮酥油茶,在沼氣池上搭建的蔬菜溫棚也長得格外好,一年四季家裏用的蔬菜都可以實現自足。
巴桑説,以前家裏一直用牛糞燒火,燒出的濃煙,熏得人眼紅嗓子疼,還要到處去撿柴火燒,很麻煩。用上沼氣後,氣閥一打開,開關一擰就有火了,全家人的生活每天都離不開沼氣。
西藏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杜傑説,沼氣建設項目剛開始在西藏部分農村試點時,不少農牧民不太理解。但隨著工程的深入,農牧民群眾逐漸認識到了這種清潔能源的好處,沼氣池把農村的“三廢”(秸稈、糞便、垃圾)變為“三寶”(燃料、飼料、肥料)。
杜傑説,目前,高原沼氣建設步入了全面推廣的新階段。據統計,2006年至2009年,國家累計批復西藏53個縣農村戶用沼氣池155705座,鄉村沼氣服務網點586個。項目總投資65926.9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9347.1萬元,地方配套13846.4萬座,群眾和企業自籌12733.4萬元。
據介紹,西藏的地緣條件非常適合沼氣建設,沼氣原料很廣,有牛糞、羊糞、豬糞、秸稈等,加之陽光好,又修了溫棚,産氣量很好。據初步統計,一座8立方米的沼氣池一年的産氣量為320至400立方米,可産沼液沼渣10至15噸,能解決3至5口人的農戶家庭全年基本生活用能,每年可節約資金1000元左右。
此外,西藏在實踐中摸索的沼氣池加蔬菜溫棚的模式也成為高寒地區的一個創新。為防止沼氣池在極度寒冷的冬季開裂,西藏在沼氣池建設時都在上面配套搭建了蔬菜溫棚,提高了沼氣的使用壽命、産氣率,沼液沼渣投到地裏,可以解決肥料問題,促進了農牧業循環經濟和畜禽、蔬菜等産業的發展,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數據顯示,西藏建成的11.4萬座沼氣池,已配套建設近228萬平方米蔬菜大棚,年蔬菜産量可達1800余萬斤,群眾直接增加收入約2000萬元。
西藏農牧民佔西藏人口總數的80%,長期以來,這裡的農牧民依靠牛羊糞、薪柴、草皮、樹根和荊棘等作為生活燃料和取暖燃料,這樣的能源結構對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壞。據調查,一座沼氣池每年産出的沼氣,相當於替代605公斤標準煤或1.5噸薪柴,可減少1.45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保護3.5畝林地的生物蓄積量,可減少20%以上農藥和化肥施用量。
2006年,西藏農村沼氣項目建設正式啟動。根據計劃,2010年西藏將建設農村沼氣20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