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民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為實施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我國創立了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目前,已劃定基本農田15.8億畝,賦予其不可侵犯的特殊地位。為紀念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創立20週年,我們特發表此文。
12月6日下午,湖北省監利縣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項目現場,冬日暖陽照在一片平展展的黑土地上。地頭一角立著一塊紀念碑,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和湖北省副省長田承忠共同揭去碑上的紅綢,碑上的11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全國基本農田保護髮祥地”。
為基本農田立碑,史無前例。1988年3月,湖北荊州市監利縣在周老嘴鎮自發設立總面積37792畝的“基本農田”予以保護,遂誕生了全國第一塊基本農田保護區。1989年5月,原國家土地管理局、農業部聯合在荊州召開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區現場會,在全國推廣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做法。彈指一揮間,我國基本農田保護事業走過了20年不平凡的歷程。
從自發保護到立法保護
設立基本農田保護區——這一由基層創造的做法,因順應了時代的要求,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很快便像當年安徽小崗村農民創造的“大包乾”一樣,漸次席捲神州大地……
1994年,國務院頒布《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以法律形式確定了我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1998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將基本農田保護確定為法定規劃內容,並規定用“嚴格的基本農田轉用審批制度”保護基本農田;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基本農田建設作出明確指示,嚴格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五不準”,規定基本農田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可逾越的“紅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充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正是這些配套制度,賦予基本農田保護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使它成為真正的“警戒線”、“高壓線”。基本農田保護從自發、無序到有序,從有序走向規範化、制度化。截至目前,我國已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地塊1.25億塊,基本農田面積達15.8億畝,保護率超過80%。
從“數量型”保護到“以建設促保護”
從圈定基本農田的“數量型”保護,到“以建設促保護”,20年來,保護基本農田的思路與內涵也在不斷深入。基本農田保護,已成為一項全社會共同的工程,一項事關糧食安全和新農村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事業。
進入新世紀,基本農田保護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2005年,國土資源部提出“以建設促保護”的新思路,加大了對基本農田的建設投入,基本農田保護從被動保護走向主動建設、從注重數量保護走向數量、質量並重的新路子。
記者在湖北仙桃、監利等地採訪,放眼望去,只見平疇千頃,沃野無垠,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看了就讓人心裏敞亮。近年來,湖北省投入120多億元,建設高産穩産農田900多萬畝。通過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提高了基本農田的生産能力,也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建設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如四川的“金土地工程”、江蘇的“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江西的“造地增糧富民工程”,浙江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等,都搞得如火如荼。這些探索,跳出以往基本農田保護的概念,把基本農田保護與土地整治、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本農田功不可沒
回顧20年來基本農田保護走過的風雨歷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深有感觸地説:“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於我國資源國情和發展階段,審時度勢做出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是我國在特殊資源國情下保護耕地的偉大創舉,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
自2004年起,我國糧食總産實現“6連增”,糧食生産能力穩定在5億噸以上。前幾年,國際糧價大幅飆升,引發一些國家社會動蕩,而我國糧食多年持續增産,保持了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糧食連年豐收,基本農田保護功不可沒。
實踐證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對優質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對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農民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特殊作用。
它奠定了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實基礎,構築了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提供了廣大農民生産生活的基本保障,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促進了集約節約用地機制的形成,推進了城鄉建設用地合理科學利用;發揮了生態功能,促進了環境保護和建設。
打一場“只能勝不能敗”的持久戰
20年來,保護基本農田已在全社會形成了廣泛共識。但毋庸諱言,社會上對基本農田保護也有一些模糊甚至錯誤認識,有人説“種糧不如種樹,種樹不如種房”,“保護耕地就是保護落後”、“劃基本農田保護區是作繭自縛”等等,還有人對18億畝耕地“紅線”提出質疑。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聯合在湖北召開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座談會,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無論是從20年的實踐看,還是從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都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制度。
據有關權威部門測算,根據我國人口的承載水平和農業生産發展狀況,要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目標,到2030年需要耕地18億畝以上。可以説,基本農田是保障我國糧食基本自給的安全底線,必須嚴防死守,正如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所説,“耕地保衛戰只能勝不能敗”。
20年來,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基本農田保護仍面臨嚴峻的形勢,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些地方基本農田沒有真正落實到地塊和農戶,一些地方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用地輕養地的傾向,動態掌握基本農田變化狀況的手段還不足,共同責任尚未完全落實到位等。
國土資源部表示,今後一個時期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 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根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真正落到地塊和農戶;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基礎性工作,建立國家、省、市、縣、鄉五級信息報備制度;嚴格控制佔用基本農田,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加大建設投入力度,穩步提高基本農田質量;創新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共同保護責任,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技術等手段,全面提升我國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水平。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今後一個時期將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期,越是這樣的時候,越需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養育我們的這片土地……(記者 夏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