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廣東:鞏固"中國製造"競爭力 向"中國創造"轉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2月27日電(記者 楊春南 詹奕嘉)一年前,當國際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人們普遍擔心,作為“中國製造”最大基地,廣東能不能經受這一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挑戰?廣東會不會為了短時期內的保增長,走上一條鋪攤落後産能、盲目投資擴張的老路?

    一年過去了,記者調查發現,“中國製造”不僅沒有在南中國退潮,相反,自主創新、調整産業結構、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成為廣東抗擊金融危機、保增長、促轉型的旗幟。廣東在“危中尋機、變危為機”中,搶佔自主創新的先機,打了一場轉變發展方式的硬仗,不僅進一步鞏固和增強了“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而且有力推動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出拳快、出拳重助推經濟強力回升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最近發佈數據,今年1-11月,廣東的進出口總額5423.2億美元,同比下降14.3%;其中出口3189.9億美元,下降14.5%。僅從這組數據看,國際金融危機對廣東的負面影響仍然嚴重。

    然而,廣東省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廣東1-11月的GDP達到33870.96億元,同比增長9.2%;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提高了3.4和2.1個百分點。

    廣東的地方財政收入扭轉持續負增長的局面,1-11月累計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80.35億元,增長9.1%,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

    這些數據與廣東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形成較大反差,説明廣東的對外貿易依賴性正在減弱,廣東經濟結構正在出現引人注目的重大變化。

    這一變化首先來源於廣東穩外貿、擴內需應對金融危機的兩手舉措。一方面,廣東重點扶持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出口,支持一般貿易擴大出口,引導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等。另一方面,廣東將擴大內需作為長期發展的戰略取向,加大投資力度,2009年安排重點項目200項,總投資1.76萬億元;促進擴大消費,在全國率先推行國民休閒旅遊計劃;開拓內銷市場,組織2000家企業到西北、東北和西南地區開展近百場促銷活動。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廣東作為“中國製造”的最大基地,生産總值、進出口貿易分別佔全國1/8和1/4強,廣東的有利局面對全國勝利抗擊金融危機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以自主創新推動危中尋機、變危為機

    記者調查表明,廣東成功抵禦金融危機的衝擊,不僅在於廣東見事早、出拳快、出拳重,還在於廣東“危中尋機、變危為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自主創新的措施和政策,把抗擊金融危機引上了穩外貿、擴內需與抓調整、促轉型的“雙軌道”。從長遠角度看,這些措施對經濟影響更加深遠。

    一是制定實施《廣東自主創新規劃綱要》。通過開展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建立增強廣東核心競爭力的開放型區域自主創新體系和現代産業體系,力爭使廣東區域創新能力和産業競爭力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水平。目前,深圳、廣州已成為我國自主創新最活躍的地區,吸引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風投資本和資本與技術密集企業,今年1-11月,廣東省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均居全國首位。

    二是制定實施《關於加快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發展的意見》。廣東提出要高標準建設高科技園區,發展高端創新集群,使之成為廣東自主創新的重要平臺。今年上半年,廣東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增長23.4%,遠高於全省4.4%的平均水平,出口逆勢大幅增長27.5%。

    三是繼續推進省部、省院産學研合作,支持建立産學研創新聯盟。到今年9月底,廣東省部産學研創新聯盟達31個,吸引全國參與省部産學研合作的高校200所,企業7000多家,合作項目7000多項,4年來累計實現總産值7000多億元,新增利潤近1000億元。

    四是完善自主創新政策和體制。廣東落實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産品制度和企業研究開發稅前扣除等政策,設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2009-2012年科技專項經費34億元一次性安排。

    此外,廣東還通過金融創新,大力支持中小企業、高新技術産業。在深圳,已擁有16家小額貸款公司,200多家擔保公司,4000多傢俬募基金公司。這些新興金融企業的出現對珠三角乃至全國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都將産生深遠影響。

    自主創新催生南中國發展新格局

    現在,一個面向世界的新的現代産業體系在南粵大地呼之欲出。

    自主創新推動了産業結構調整,今年1-10月,廣東汽車、船舶、醫藥、生物及生化製品等一批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前三季度分別增長13.8%、28.8%、18.3%、38.2%和18%,遠高於全省經濟平均增速。一大批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嶄露頭角。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在自主創新中並沒有拋棄傳統産業,而是在“雙轉移”和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中促進傳統産業迅速轉型升級。主要舉措包括在珠三角地區啟動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制定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行動方案,省財政撥出22億元扶持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1—10月,廣東三大傳統産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69.5,大大高於各産業投資水平。

    “危中尋機、變危為機”大大推動了“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時代到來。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共關停淘汰落後鋼鐵産能185.5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536萬千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379.88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42%。廣東經濟發展中的“地租經濟”比重大大下降,在今年國土資源部節約集約用地考核中廣東位列全國第一。

    廣東的科技産業地位也不斷提升。據資料顯示,去年以來廣東發明專利數量居全國第一。2008年,廣東發明專利數量7604件,排在第二位的北京為6478件。在深圳,涌現了華為、中興和比亞迪等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一大批企業;華為的發明權擁有量以企業為單位已經名列世界第一。

    自主創新並沒有把廣東經濟導向封閉,而是加大了廣東經濟與世界對話和融合的能力,催生了一個面向世界開放的自主創新的新發展格局。一年來,廣東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的決定》,加快推進珠港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橫琴島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與東盟等地區經貿合作,今年1-9月廣東對東盟出口逆勢增長3.5%;廣州引入全球五百強企業超過100家,誕生了世界級産業高地,與過去珠三角低端産業結構形成強烈對比。

 
 
 相關鏈結
· 武廣高速鐵路首發日廣東旅客體驗“極速”之旅
· 廣東2009年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效果顯著
· 廣東:告別暫住證 外來人口將享有多項公共服務
· 安置“南海I號”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開館
· 廣東“迎來”居住證 外來人口將享多項公共服務
· 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館開工儀式在廣州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