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10年前,西部大開發的號角響徹神州大地。這一歷史的聲音點燃著各族兒女的熱血和激情,沸騰著祖國廣袤的西部。10年過去,一個個改變現狀、著眼長遠的建設項目巍然崛起在西部的各個角落;一個個快速跟進、激動人心的數據悄然出現。這是祖國西部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年,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一頁!
偉大的事業需要巨大的奉獻。這些創造和奇跡的背後,是一個個人物、一個個集體的極大付出與犧牲,是熱血的奔涌,智慧的揮灑,更是精神的激揚!
“組織把我派到高原上來,我不能丟人,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説這話的是西藏察隅縣委書記彭聰恩。這位來自廣東的援藏幹部,以務實精神了解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使當地農牧民純收入、安居工程建設、兒童入學率、旅遊資源開發等有了顯著改善。他表示:“在這裡,我找到了一生最大的快樂。”
復旦大學的王彬作為博士服務團成員,來到貴州,擔任畢節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三年來,他深入一線,為畢節地區協調引進援建希望學校32所;針對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在他的建議下,成立了貴州省第一家村鎮銀行。王彬以高度務實的精神和專業能力開創了工作新局面,受到當地群眾的交口讚譽。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志願者投入于西部大開發這一壯麗的事業。他們或在基層做“村官”,或在貧困地區執教,或在重大建築工程項目中負責,或在各級政府中做普通公務員。這些新時代的大學生在艱苦的環境中發出樸素感言──“在這裡,我們的宗旨就是服務和奉獻”。
這種服務和奉獻精神,是一代代的接力和傳承。
石岩是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志願者,這位籍貫山東泰安的小夥子向記者説出了自己入藏的情懷:從小被家鄉援藏幹部孔繁森的事跡所感動,被孔繁森“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韆鞦鬼雄死不還鄉”的誓言所激動!
這份情懷,將人帶入記憶的縱深和歷史的長廊中:高呼“到大西北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一代邊陲英雄兒女,高唱“邊疆曉歌”立志獻身的一代青年,奮戰在克拉瑪依油田、塔裏木油田的開發者,長眠于天山深處的開路士兵,在帕米爾高原默默奉獻40多年的“白衣聖人”吳登雲,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的光輝榜樣孔繁森,將年輕生命獻給高原的全國優秀組工幹部祁愛群……這些不同時期奉獻于祖國西部的優秀兒女所敘寫的民族精神長歌,今日激活于神州大地,重現于大西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著億萬人民!
民族精神往往真實、樸素地體現于鄉土情中,體現于普通人的自覺意識中。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過去沙化嚴重。30年前,當地婦女烏仁高娃為改變家鄉日益惡劣的生態環境,和丈夫一起,一棵一棵地種起了樹。1%的成活率考驗著他們的堅韌。經過30年的努力,烏仁高娃一家的林場如今有了10萬棵樹,綠化了幾千畝草場;家裏的羊從幾十隻增加到上千隻。從三十年前的“吃也吃不上,喝也喝不上”,到現在每人年收入七八萬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新疆的南疆地區,傳誦著三位維吾爾族企業家的故事。艾力·吾斯曼、庫爾班·依明、阿不力克木江·米吉提富裕起來後,先後在陜西、浙江等地建起了製鞋廠和紡織品有限公司。西部大開發給新疆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新機遇,他們把工廠搬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如今,他們的企業在南疆發展紅火,不僅解決了當地勞動力的就業,也把內地、沿海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傳播到了廣闊的南疆。
……
相比于西部大開發的“序幕工程”西氣東輸工程,“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工程,世界公路隧道修建史上建設規模第一的秦嶺終南山隧道工程等西部大開發中彪炳史冊的重大建設項目,這些普通民眾的作為似乎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種愛鄉愛土的情懷,在新時代煥發出無窮生機,成為西部大開發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啊,克拉瑪依,我要為你建設撒下力氣;啊,克拉瑪依,讓那大西北變得更美麗”,一首《克拉瑪依之歌》,抒發著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批西北拓荒者人生理想,時至今日,讓人聽來倍感親切和振奮;“大開發的號角在新時代吹響,神奇的西部追趕那潮流競風流”,這支《西部放歌》,則唱響著今日中國人的壯志雄心,讓人激情澎湃!
我們堅信,西部大開發將在全民族熱切的關注中,在偉大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必將得到全面、順利地推進。中國的大西部,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呈現巨大生機和全新圖景!(參與寫作記者 廖翊 王橙澄 顏園園 王大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