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部大開發10年:青海工業經濟年均增幅20%以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1月13日電(記者 駱曉飛)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資源大省青海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通過實施資源轉換戰略和加快産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和優勢産業,使工業經濟的後發優勢日益顯現,10年間,青海工業經濟年均增幅超過了20%。

    統計顯示,青海目前已探明有儲量的礦産資源有105種,其中有11種礦産儲量居全國首位,其礦産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高達17.8萬億元,約佔全國的1/5,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大省。

    然而,受制于自然地理條件、基礎設施、資金和技術人才的限制,豐富的資源優勢一直以來並沒有轉換為現實的工業財富。直到1999年,青海省的工業增加值仍然只有70億元。

    “2000年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推進,青海加快實施資源轉換戰略,著力構建特色工業體系,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使工業經濟進入了持續快速發展時期。”青海省經濟委員會主任張守成説。

    張守成介紹,2000年以來,青海省先後對440家國有企業進行了破産重組。同時,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將投資的重點向鹽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天然氣化工和水電資源開發等特色優勢産業引導和傾斜,重點改造和建設了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大型重點項目。

    鹽湖100萬噸鉀肥項目、公伯峽和拉西瓦等一批大中型水電站、慶華集團100萬噸煤化工、青海鹼業德令哈90萬噸純鹼和橋頭鋁電30萬噸電解鋁項目等100多個重點工業項目在近幾年間相繼建成投産或即將建成投産。

    “自‘十五’以來至2009年末,青海省累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了825億元,其中近70%的招商項目都是工業項目。”青海省招商局投資促進處處長宋民浩説,這些項目都是依託青海的比較優勢,按照延伸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引進的。

    産業結構的調整和重點建設項目的引進,使青海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以鹽湖化工、石油天然氣、水電、有色金屬四大支柱和冶金、建材、醫藥、農畜産品加工四大優勢産業的發展潛力迅速得到釋放。

    青海省統計局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至2004年四大支柱産業和四大優勢産業對青海省工業總産值的貢獻率分別在40%和25%以上。至2008年,四大支柱産業完成增加值297億余元,對工業總産值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

    與此同時,由於青海工業基礎水平比較低、起步比較晚,在工業項目的建設和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直接吸收和引進了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的資金、技術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從一開始就走上了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起點之路。

    2005年10月,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被列入首批13個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之一;2008年4月,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列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這意味著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徵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成為青海工業經濟的主體。

    2008年底至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入影響,工業經濟保增長面臨嚴峻形勢的情況下,青海省政府又正式批轉了由青海省經濟委員會提交的《青海省化工産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意見》等包括鹽湖化工、有色金屬、新材料、裝備製造、鋼鐵、輕工業以及紡織業7大産業在內的發展規劃,擬定未來三年將以“背靠資源、面向市場、橫向做大、縱向延伸”為基本發展思路,進一步完善特色工業體系。

    10年的持續結構調整使得青海的特色工業體系日漸清晰。2000年以後,青海規模以上工業以年均20%的增速保持快速增長。在2008年後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工業增速放緩的形勢下,2008年當年青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38.83億元,與2001年相比增加了5倍多。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逆境中,預計青海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仍將達到10%以上。

 
 
 相關鏈結
· 青海09年地區生産總值達1008億元 同比增長9.8%
· "青海旅遊重點建設年"啟動 已有57家國家A級景區
· 青海初步形成“五位一體”的中小企業融資新格局
· 我國新撥1.5億元資金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