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部大開發10週年:廣西石漠化治理拓開扶貧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寧1月16日電(記者 閆祥嶺、吳小康)在我國西南地區,土地石漠化現象一直困擾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下,廣西為治理石漠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使得近年來大石山區群眾的生産生活面貌迅速發生改變,昔日的“生態絕境”變為今天的“綠水青山”,為大石山區扶貧拓開一條新的道路。

    石漠化是一種岩石裸露、具有類似荒漠的土地退化過程,主要由石灰岩岩溶山區脆弱的生態系統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而形成。據廣西林業廳統計,廣西石漠化土地3500多萬畝、潛在石漠化土地2800萬畝,石漠化面積居全國第三位。在廣西,石漠化土地在10個市76縣個(市、區)均有分佈;石漠化地區人口1200多萬,約佔廣西總人口的25%。

    石漠化導致水土流失日趨嚴重,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1986年以來,廣西平均每年受旱、澇災害的農作物面積達1300多萬畝,糧食減收2億公斤,經濟損失70多億元,其中石山地區尤為嚴重。

    從2001年開始,石山特殊灌木林納入了國家公益林範圍,廣西累計獲得的3.4億元生態補償費三分之一用到了石山地區。迄今廣西已投入石漠化治理資金超過5億元,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強管護、建沼氣池、砌墻保土、生態扶貧、異地搬遷、加工增收被作為綜合治理的8條基本經驗全面推廣。

    位於廣西西南部的平果縣,轄8鎮4鄉181個行政村,全縣總面積372.75萬畝,據2005年開展的石漠化監測調查結果,全縣石山區面積234.73萬畝,其中石漠化土地125.05萬畝,潛在石漠化土地22.29萬畝。

    為根治石漠化帶來的危害,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平果縣積極實施國家和廣西石漠化治理試點、退耕還林和珠江防護林工程,並號召群眾做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工作。為切實改善石山區生産生活環境,減少森林資源消耗,平果縣共建沼氣池6.8萬座,沼氣池入戶率73.7%。

    通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平果縣大石山區的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觀。據統計,全縣共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68萬多畝,其中完成營造任豆樹22萬畝、竹子11.2萬畝,封山育林35.69萬畝。

    同樣,廣西大石山區群眾為有效治理石漠化,在受惠于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摸索。廣西鳳山縣先後探索了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建地頭水櫃等多種措施。經多年探索,鳳山縣發現核桃是石山地區治理石漠化效果較好的樹種之一。核桃不僅能夠適應石漠化山區惡劣的自然環境,而且還能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駱尚球是鳳山縣中亭鄉柏林村的農民,2001年開始,他先後在石漠化嚴重的山頭種上了38畝核桃樹。“以前是在山上種玉米,一畝地只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現在全部種上了核桃樹,豐産期後每畝可以收穫2000多元。”駱尚球説,“再過幾年我的核桃都結果的時候,每年都會有七八萬元的收入。”

 
 
 相關鏈結
· 全國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工程首次省部聯席會召開
· 貴州石漠化治理:讓農民從生態破壞者變成受益者
· 我國石漠化治理將進入一個更加務實和自覺的階段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