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月24日電(記者王軍偉、程群)從臨海大工業佈局到保稅物流體系建設,從多區域合作到西南出海大通道。近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創造了中國區域發展的“北部灣速度”,正從祖國的西南邊陲變成中國東盟合作的大通道,從一個地方題材變成國家發展戰略。
中國東盟合作“橋頭堡”強勢崛起
近日,記者在廣西欽州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工地上看到,3200多畝的工地上一個個大型儲油罐拔地而起。與此同時,另一重大石化項目,同樣落戶北部灣的中石化北海煉油異地改造石油化工項目,也在加緊建設。
“這裡將形成中國西南最大的石化基地,整個廣西的經濟結構都將被改變。”欽州市招商局局長黃毅説。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於北部灣頂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所轄區域範圍,同時,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積4.25萬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595公里,人口1240多萬。
2008年1月16日,國家正式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從此上升為國家戰略,並且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介紹,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建和擬建的重大産業項目總投資達3000億元,其中投資超過10億元的重大産業項目達到32個。防城港核電、防城港鋼鐵、北海林漿紙、北海鐵山港石化等重大産業都在加緊佈局,臨港工業發展雛形初現。
作為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又處於中國-東盟自貿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中越“兩廊一圈”、泛珠三角經濟區、西南六省(區、市)協作等多個區域合作交會點,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橋頭堡”。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由於地處中國和東盟這兩大經濟體的接合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自貿區中將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中國的內地省份可以通過這裡走向東南亞,東南亞國家也通過這個‘門戶’進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蔣升湧説。
保稅物流體系呼之欲出
在臨海大工業建設如火如荼之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也在大力打造面向東盟的保稅物流體系。2009年底,廣西欽州保稅港區(一期)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一期)都正式封關運作。相關專家認為,這也標誌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已初步成型。
“南寧與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北海出口加工區一同構建起完善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實現了南寧與欽州、北海、防城港的區港聯動。”南寧市商務局副局長蔡東陽説。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在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從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國務院就先後批准設立了欽州保稅港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也獲准拓展保稅物流功能。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的運作模式是以北海出口加工區、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等為沿海沿邊節點,通過南寧保稅物流中心這一核心樞紐直接面向西南地區乃至東盟國家的企業提供保稅物流服務。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志勇説,出口加工企業如果入駐保稅港區,不同國家的零部件將可以直接在保稅港區內組裝,不僅為企業節省了貨物流轉成本,同時省去了進出口關稅和産品增值稅。
構建面向東盟出海大通道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要實現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目標,真正意義上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橋頭堡”,還必須從改善交通設施做起。近日,廣西一批重大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一系列重大項目不斷投向交通領域,使這個西南邊陲的交通落後地區,日漸成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
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廳長黃華寬表示,從2009年開始,廣西將投入約3000億元建設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全方位立體交通網絡,全力打造連接東盟的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
廣西北部灣辦常務副主任陳瑞賢介紹,2009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成了欽州港大欖坪1號2號泊位、北海鐵山港1號2號泊位、防城港18號19號泊位等6個7至15萬噸級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065萬噸,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已有生産性泊位191個,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與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個港口實現了通航。
“隨著蘭新、蘭渝、黔渝、黃百等西部幹線鐵路建設的推進,一個涉及西部12個省區市、通往廣西北部灣港的最便捷出海大通道的輪廓正逐漸顯現。”廣西壯族自治區委黨校經濟部主任張家壽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