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貌。(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疆有多少平原?有多少沙地、沙丘、沙山?現在,通過新疆數字地貌圖就可以一目了然。日前,記者從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1:100萬新疆數字地貌圖現已基本繪製完成,待後期工作全部結束後,地圖將會發佈在互聯網上和大家共享。到時,旅遊愛好者可以在互聯網上一睹新疆地形分佈,選擇更多的適合自己出行的線路。
精度達到國際水平
新疆地域遼闊,地貌類型多樣,除了海洋地貌,幾乎擁有了所有的陸地地貌類型。但在新疆數字地貌圖繪成之前,沒有大於百萬比例尺的新疆地貌圖,這阻礙了新疆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保護規劃等應用基礎研究的深入開展,新疆數字地貌圖正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
新疆數字地貌圖是以衛星影像結合其它資料進行地貌類型劃分後編制的。地貌圖分16份,研究人員將這16份地貌圖實現了無縫拼接,在製圖精度和製圖速度方面都達到了國際水平。
新疆數字地貌圖存在電腦要佔60GB的存儲空間,而一首普通歌曲大約只需要3MB的存儲空間,也就是説存新疆數字地貌圖的存儲空間至少能存下2萬首普通歌曲。由此可見這個地圖的詳盡與“龐大”。
近日,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發相等科研人員在數字地貌圖上進行了面積統計,得出新疆地貌類型的結構是平原、臺地面積僅佔35.41%,表明新疆是以山地、丘陵和沙丘為主的省區;乾燥、風成地貌佔51.04%,流水地貌僅佔27.48%,反映出新疆荒漠面積的廣大與優質土地資源的不足。該成果已經在新疆生態保育與重建區劃、國家西部1:5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等國家重大項目中得到應用。
歷經30年繪製而成
從1978年到2008年,新疆數字地貌圖的繪製經歷了30年的努力。早在1978年新疆荒地資源考察期間,地貌圖繪製工作者毛德華等人就開始了新疆地貌圖的編制工作。限于當時的工作條件,至1988年,在考察了98條路線的基礎上,毛德華等15人用手工完成了1:100萬紙介質版的三色圖,這為新疆數字地貌圖的編制奠定了基礎。
楊發相於1980年參加繪製工作,從1980年至今,他和他的隊友走遍了新疆的每一個角落,把一個個地形的“點”連成“線”,這些“線”就構成了現在的1:100萬新疆數字地貌圖。
楊發相説,之所以經歷了這麼多年是因為當時全靠手工來測量、繪圖,每一個數據,都要經過長途跋涉的野外調查才能得出來。
楊發相介紹,新疆數字地貌圖編制工作全部完成後,將把這個資源發佈在互聯網上,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的地形地貌、認識新疆的環境,特別是戶外和旅遊愛好者可以在旅遊前一睹新疆的全貌,對新疆旅遊業的開發有一定的好處。同時,還能更好地為自治區的農業發展、公路鐵路交通建設、環境保護、礦山開發服務,使它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提高。 (王蓓 孫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