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2月1日電(林嵬、黃雪鋒)據黃河水利委員會介紹,黃河連續10年不斷流,為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中國水科院和清華大學測算,黃河不斷流使黃河供水區增加3504億元的GDP以及3719萬噸糧食産量。
隨著黃河來水減少以及流域內工農業用水增加,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尖銳。從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中,有21個年份黃河下游出現斷流。1997年,黃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斷流時間長達226天,斷流河段上延至河南開封附近,長度達704公里。當年,僅山東省工農業産值直接損失就達135億元,200萬畝農田作物絕收。
為緩解黃河下游頻繁斷流的嚴峻形勢,經國務院批准,從1999年3月起,黃委會對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
為了調度好寶貴的水資源,黃委會在制訂用水調水方案時,把全河劃分成若干河段,對每個河段的水量進行監測,並通過幹流各大水庫,對相應河段的水量進行實時調度;在調度時段上,精確到每一天,還對黃河下游地區用水實行了“訂單供水”;使有限的水資源在時空分佈上得到調整,協調了生活、生産、生態用水關係,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2009年,在黃河來水偏枯近三成、水庫蓄水偏少、流域遭受特大乾旱的不利條件下,黃委會綜合採取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經濟等措施,對黃河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進一步提高了水量調度能力和精度,扭轉了20世紀90年代幾乎年年斷流的局面,實現了連續10年不斷流。與此同時,積極開展了黃河水資源保護工作,成功處置了多起突發性水污染事件。
據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介紹,黃河實現連續10年不斷流,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保證了流域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産供水安全,建立了公平、公正的用水秩序,有效化解了地區間的用水矛盾,促進了流域的和諧發展與節水型社會建設。同時,還有效遏制了流域生態惡化趨勢,非汛期平均增加河道內生態環境水量10億立方米,河口三角洲濕地面積增加253平方公里,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一度瀕臨崩潰的河口三角洲生態系統再現碧野萬頃、鷗鳥雲集的盎然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