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記者姜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自4日起開始施行,標誌著打擊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工作進入了新階段。
“兩高”出臺的司法解釋,針對當前網絡色情案件司法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為擊破網絡色情案件背後的利益鏈條提供了精準“武器”。
此次“掃黃打非”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法院共受理相關刑事案件1400多件,涉及1700多人,網絡掃黃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受到打擊的往往只有案件背後利益鏈條末端行為人——淫穢色情網站,給淫穢色情網站提供資金支持的廣告商和提供轉賬服務的金融機構等,因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往往逃避打擊。而這些行為人恰恰是淫穢色情網站背後利益鏈條的重要環節。
雖然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曾專門出臺司法解釋,對互聯網運營商違法主體的認定、違法事實的判斷、罪行的適用等作出了具體規定,但未明確對給淫穢色情網站提供資金支持的廣告商和提供轉賬服務的金融機構等行為的法律責任。
網絡淫穢色情活動特別是手機淫穢色情活動蔓延氾濫的主要原因在於利益驅動,打擊的關鍵在於切斷淫穢色情網站背後的利益鏈條。此次出臺的司法解釋就是對2004年司法解釋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厘清了網站建立者、管理者、電信業務經營者、廣告聯盟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各方在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犯罪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利於解決執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為整治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專項行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不過,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網絡掃黃成功的關鍵,在於各級司法機關及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嚴格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不因司法執法之難而退縮,不因利益誘惑而枉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律才能真正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