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關注春節:天文學家澄清農曆虎年從正月初一算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2月11日電(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説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説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農曆虎年應從正月初一,即14日零時算起。

    王思潮表示,中國幾千年來採用的曆法實際上陰陽合歷,它既反映了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年365天多的寒暑變化,用二十四節氣規範農業活動的開展;又形象地將月亮盈虧變化來定一個月的長短。這種曆法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為了協調陽曆與陰曆之間的天數,古人採用了“19年7閏”的方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王思潮表示,但不管農曆年是平年還是閏年,都是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算起的。

    王思潮介紹,我國古代又用干支紀年,人們出生的年份也用干支計算。但由於干支記憶起來特別麻煩,古人又把十二種動物用來配十二地支,如子為鼠、醜為牛等。這就有了民間耳熟能詳的十二生肖或十二屬相。因此,也就有了農曆生肖年的説法。

    王思潮表示,農曆虎年其實就是農曆年的開始,自然應從正月初一算起。自今年2月14日零時出生到明年春節之前這段時間出生的小孩,自然也就屬虎。立春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肯定不能作為農曆年的開始。

天文學家: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曆史

    新華社南京2月11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14日我國公眾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是從什麼時間開始過春節的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告訴記者,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王思潮介紹,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據有關資料,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説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王思潮介紹,春節有著各式各樣的風俗,如備年貨、貼春聯、放鞭炮、守歲、拜年、給壓歲錢等。正是這些風俗,讓春節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王思潮表示,雖然在歷史上中國人過春節的時間不一樣,但春節的傳統色彩卻一直未變,如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如今,春節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王思潮説,“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節到了,意味著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天文學家解釋:正常曆法變化使中國春節碰上西方情人節

    新華社南京2月11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14日我國公眾將迎來春節,這一天也恰逢西方情人節。一些公眾不禁要問:中國春節怎會碰上西方情人節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解釋,這是由於陰陽曆轉換使得中國春節在陽曆中日期不固定造成的。

    王思潮解釋,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夏曆(農曆)兩種曆法。其中春節定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

    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1個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歷,它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天,12個月為354天或355天,比陽曆年少了11天左右。

    王思潮表示,若是任由農曆和陽曆間的天數如此相差下去,便會出現“四時不對”的情況,春節會在夏天過。因此,為了讓陽曆與農曆日期對應相對固定,每19年中農曆會設置7個閏年,農曆閏年要比農曆平年多出一個閏月。如果上年農曆是平年,下年春節比上年提前11天;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或20天。

    王思潮介紹,由於上一個農曆年中有閏五月,因此今年的春節就比去年春節要晚19天。去年春節的陽曆日期是1月26日,今年春節的陽曆日期則是2月14日。

    王思潮提醒,今年春節與西方情人節重合完全是正常曆法變化造成的,只是一種巧合,公眾一定要以平常心來對待。

中國人過本命年為何尚紅

    新華社天津2月11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因為農曆虎年是自己的本命年,天津的李女士特地為自己買了一身紅內衣準備除夕當天穿上。隨著虎年的到來,同李女士一樣,很多人都迎來了自己的本命年,作為中國的“土産”,中國人喜歡在本命年穿紅。那麼,過本命年為何愛穿紅呢?民俗專家給予了解釋。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紅避邪躲災的傳統。因此人們每逢本命年對紅色就特別鍾愛。

    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於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對於紅色的崇拜。紅色辟邪,紅色避難,紅色吉祥,紅色喜慶,這種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新年貼紅對聯,結婚貼紅喜字、請柬用紅帖等等,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要用紅色來增添喜慶。

    王來華表示,漢民族把紅色視為喜慶、成功、忠勇和正義的象徵,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們便早早地穿上紅色內衣、紅內褲,或繫上紅色腰帶,有的隨身佩戴的飾物也用紅絲繩係挂,來迎接自己的本命年。

    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民俗專家陳竟教授表示,“本命年”文化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按照民間説法,本命年為凶年,是人的生命歷程中的一道“坎”。隨著農曆虎年的到來,為了讓屬虎之人在虎年中能有好的運程,家人會給他們送上紅色內衣、紅色腰帶、紅絲繩係挂等,以期能夠趨吉避兇,消災免禍。

春節邂逅情人節 親情愛情兩相宜

    新華社天津2月11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代表浪漫愛情的西方情人節與代表親情的中國傳統春節在14日“狹路相逢”。專家和一些市民表示,這兩個節日不會“水火不容”,完全可以親情愛情兩相宜。

    “有人擔心情人節會沖淡春節,但我覺得這種衝擊不是什麼壞事”,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説,如今,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正與日俱增。在世界各地,除了海外華人外,就連許多外國人也和我們一起過春節。傳統節日和外來節日給我們的感覺不一樣,從這些節日中得到的東西也不同。中西節日的並存恰恰體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無所謂”“挺好啊”,這是記者在天津、南京兩地街頭就“兩節相逢”採訪市民時聽到最多的回答。“我周圍的好多朋友都是這樣計劃的:白天和家人拜年,過傳統一點的,晚上和朋友二人世界,過浪漫一點的。”南京市民小蘇這樣對記者説。

    王來華表示,在節日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情人節和春節這兩個節日不會“水火不容”,他們完全可以並存共贏,親情愛情兩相宜。

    王來華認為,和西方情人節等洋節相比,我們的傳統節日在文化和內涵上並不遜色,甚至更有潛力可挖,所缺少的就是能被現代人所追捧的時尚元素。如果商家將洋節中的一些浪漫、溫馨、娛樂的時尚元素植入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同樣可以更精彩。

民俗專家細説“福”字

    新華社天津2月11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紅紅火火的春節,除了貼春聯、貼窗花的同時,人們還喜歡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那麼,為什麼春節要貼“福”字呢?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福”字的甲骨文是象形字,為手捧酒罈、把酒澆在祭臺上的樣子,是古代祭祀的寫照。古人祭祀總是以祈求達到希望為宗旨,因此“福”是古人祭祀時的希望。

    那麼“福”具體又指的是什麼呢?古代歸結為五個方面,謂之“五福”,即壽、富、康寧、攸好德和考終命。用現代的話説就是長壽、富有、健康、崇尚美德和得其善終。

    王來華指出,“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福氣”和“運氣”,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表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民間還有把“福”字倒過來貼,意為“福到”了。

    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種地方。一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於水缸和垃圾箱裏的東西要從裏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裏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這種做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另一個地方是在櫃子上。櫃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裏、屋裏和櫃子裏。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説,在民俗裏,不是説所有“福”字都要倒貼,尤其是在門上。大門上的“福”字應當是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是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應當端莊大方,故應正貼。如果在門上倒貼“福”字,頭重腳輕,便不恭不敬,有悖于中國門文化與年文化的精神。如果隨意以倒貼“福”字為趣事,是輕率地對待我們自己的民俗文化,因此,應當正確地看待和對待倒貼“福”字的風俗。

 
 
 相關鏈結
· 春節期間全國大部氣溫偏低 南方地區多陰雨雪天氣
· 春節天氣預報大會商舉行 多部門提預報服務需求
· 海南春節期間酒店尚有一定接待空間
· 珠海南庫群蓄水量充足 可保澳門、珠海春節供水
· 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舉行華僑華人春節招待會
· 羅清泉李鴻忠出席春節團拜會共敘軍政軍民魚水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