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各地探索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11日 20時1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人民日報記者 蘇銀成 新華社記者 曹智、黃明 解放軍報記者 曹瑞林、歐燦)

    對於珠海市高級技工學校的師生來説,這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

    200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0週年活動後,在珠海考察工作期間,專門來到學校看望大家。在電子測試實訓室,胡錦濤勉勵正在這裡接受培訓的退役士兵,發揚部隊優良傳統,不斷提高就業本領,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

    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如同和煦的春風,溫暖著廣大退役士兵的心。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事關廣大退役士兵切身利益,事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倡導和推動下,對退役士兵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就業本領,從而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正在成為全國各地破解退役士兵安置難題的普遍作法,被譽為利國利軍利民的時代創舉。

    退役士兵職業培訓連著中南海

    黨和國家歷來關心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高度重視退役士兵的職業培訓。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周恩來簽發的《關於人民解放軍1950年的復員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復員軍人須經過一定時期的集中訓練……使其復員後能在經濟建設中、在各種工作崗位上起模範作用。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全國各地迅速開辦了大批復轉軍人速成中學和文化學校。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新中國第一代復員軍人,在脫下戎裝接受教育培訓後,匯入到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滾滾洪流中……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明確提出:“要使我們的幹部戰士,經過訓練以後,既能打仗,又能搞社會主義建設。”在鄧小平的倡導下,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辦起了數以萬計的民用技術育才基地(點)。十幾年間,全軍近800萬名戰士參加了軍地兩用人才培訓,其中70%獲得一門以上技術等級證書,退伍到地方後,迅速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生力軍。

    1995年12月,江澤民在會見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代表時強調,培養和使用軍地兩用人才,是一項利國、利軍、利民的偉業。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起來,繼續加強領導,切實解決安置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適時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推動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逐步由計劃安置模式向市場安置模式轉變。

    然而,隨著勞動用工、社會保障等各項制度的改革不斷深入,擇業和上崗競爭日益激烈,退役士兵安置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有的安置後因無法勝任新崗位的技能素質要求而無法上崗,有的自謀職業但因缺乏競爭力而難以實現……

    順應社會發展、有效解決退役士兵安置難,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課題。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要求,要繼續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切實解決好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問題,努力將退役士兵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國務院、中央軍委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

    適應國家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明確城鎮退役士兵的安置實行勞動合同制;引進市場調節機制,採取“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包底安置”辦法,實行“安置任務有償轉移”;出臺優惠政策,發放經濟補助,鼓勵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等……

    2005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現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院校和培訓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城鎮退役士兵儘快轉換角色,掌握就業基本技能,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2006年3月,在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上,做好退役軍人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被寫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

    2009年4月5日,在軍委領導同志呈送的一份調研報告上,胡錦濤對廣東省為退役士兵免費提供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情況作出重要批示:要總結各地經驗,逐步推廣,並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

    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有力推動下,對退役士兵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迅即在全國範圍內推開——

    廣東、重慶、江蘇等地率先開展了對退役士兵城鄉一體進行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探索;安徽創辦了退伍軍人“陽光創業”訓練營;河北啟動了“創業服務進軍營活動”;吉林舉辦了軍地兩用人才職業技能培訓班;寧夏開辦了退役士兵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班……

    北京、遼寧、雲南、山東、海南、新疆、河南、山西、黑龍江等地,也相繼就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作出部署,完善了相關政策制度……

    學成文武藝,弄潮大時代。一個以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先培訓後就業”的退役士兵安置新模式,如同初升的紅日,帶著無限生機噴薄而出。

    新探索、新思路、新格局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部署和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大膽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對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形成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新思路、新格局。

    ——推行城鄉一體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成為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的重要途徑。

    2006年,廣東出臺《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實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推行退役士兵不分城鄉接受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的新政策,力爭每個退役士兵掌握一種以上技術技能,確保培訓一人、就業一人。

    同年,重慶市政府作出決定,資助城鄉退役士兵免試免費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目前,重慶市已初步建立了中高級技能培訓、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學歷教育為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體系。

    隨後,江蘇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城鄉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確定110所職業學校承擔培訓工作。僅2009年,江蘇省就有22456名退役士兵參加培訓,已完成短期培訓的10490名退役士兵中,有9900多名安排就業,就業率高達95%……

    不論是來自城鎮還是來自農村,不論是退伍義務兵還是轉業復員士兵,人人都可以參加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這是廣東、重慶、江蘇等省市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共同特點。

    “城鄉一體、全員納入”,推動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實現了由城鄉有別、安排工作為主向以城鄉一體、扶持就業為主的重大轉變。

    ——突出就業服務、促進就業創業,職業教育成為退役士兵名符其實的“加油站”。

    為增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有效性,雲南實行了訂單式培養,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並舉;北京在首鋼、公交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人數多的企業,建立定向培訓基地,使退役士兵及時適應用工崗位的需求;山東濟南建立了計算機、駕駛員和機械維修三個退役士兵培訓基地,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退役士兵就業指導中心”;吉林將退役士兵職業培訓納入了“吉林省百萬特別職業培訓工程”;從2009年起,安徽計劃在2年內為全省鄉鎮退伍軍人提供1萬人次的創業培訓、創造2000個創業崗位和6000個就業崗位……

    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取得了明顯效果,廣東省韶關機電技工學校2008年入學的118名退役士兵,尚未畢業就有106人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地的大中型企業提前“預定”。自2005年以來,重慶累計接收的58710名退役士兵中,有46986人參加了各類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有42271人實現了就業……

    實踐證明,緊緊抓住“就業”這個“牛鼻子”,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社會效益便可顯著提升。

    ——部門合作、建立機制,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成為退役軍人“社會化”的“催化器”。

    在社會分工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退役軍人社會化問題已轉化為二次專業化問題。退伍即入學,培訓後就業。大力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使退役軍人社會化的難題迎刃而解。為確保這一工作有序推進,各地普遍建立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農林等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

    這是一項暖心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老兵退伍前,各部隊和地方政府部門就開始進行宣傳動員,引導退役士兵轉變就業觀念,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退役士兵就業的良好氛圍。老兵返鄉後,教育培訓機制立即啟動:民政部門負責統籌、組織、協調培訓工作;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制定培訓計劃、教學管理、考試考核、鑒定發證以及推薦就業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培訓經費的安排和管理……

    從脫下軍裝到穿上工裝,每一名退役士兵在完成人生角色轉換的背後,凝聚了多少部門、多少人的心血。點滴之中,彰顯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人民軍隊的深厚感情。

    ——制定政策、完善措施,為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項新事物的出現和推廣,離不開政策制度的規範保障。各省(區、市)民政、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普遍制定了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總體方案、制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為確保教育培訓取得預期效果,江蘇建立了目標考核體系,要求學員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和畢業證書後3個月內實現就業的達95%以上;北京發揮高校集中,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為退役士兵建立了16所助學高校、20多種專業的教育培訓體系,下發了《關於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促進退役士兵自主就業的意見》;山東在全省推行了退役士兵安置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金保障必不可少。廣東先後出臺7個政策文件,對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施辦法、資金使用、教育管理等方面作出規定;海南將培訓經費納入各級政府預算……

    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的出臺,促進了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的有序推進。

    調查表明,2009年,廣東、江蘇、重慶的退役士兵經過培訓,自謀職業率分別達到92%、91%、88%。僅江蘇,就有9900人經過短期培訓後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在全國各地的逐步展開,再一次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展示了科學發展的魅力,昭示了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的廣闊前景。

    必然的抉擇,廣闊的前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短短幾年間,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已從當初寥寥幾家到如今遍地開花。各地的實踐和探索,為向縱深推進這項工作,奠定了基礎,堅定了信心。

    實踐表明:開展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利國利軍利民。

    為退役士兵提供免費職業培訓,給正在部隊服役的士兵吃了一顆“定心丸”。據對成都軍區某部360名重慶籍士兵的問卷調查,90%的士兵認為,家鄉政府提供的免費職業培訓,解除了他們退伍返鄉的後顧之憂。

    退伍老兵的就業情況反饋回部隊,更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三亞警備區某海防營的幾名廣東籍退役士兵最近給連隊打來電話報喜:他們就讀的韶關機電技工學校,大部分人尚未畢業就被企業提前“預定”。得知這一消息後,官兵們歡欣鼓舞,一致認為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關心支持,紛紛表示一定要在部隊安心服役、愛軍習武,用實際行動回報祖國和人民。

    提供免費培訓,提高安置質量,對徵兵工作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到部隊建功立業。2009年初冬,在全國各地人頭攢動的徵兵諮詢報名處,退役士兵免費培訓的政策措施,已成為廣大適齡青年普遍關注的一個政策亮點。

    開展退役士兵教育培訓,不僅退役士兵受益、部隊歡迎,而且有助於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有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可謂是一舉多得,利國、利軍、利民。

    實踐表明:推廣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時機和條件日趨成熟。

    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需要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經濟實力,擁有了開展退役士兵免費培訓的硬體支撐。

    對參加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的退役士兵,廣東省按每人每年7000元、江蘇省按每人每年7500元的標準安排培訓資金,退役士兵個人基本不需負擔費用。

    當然,時機和條件成熟,不僅是指財力物力方面的準備,還包括思想觀念的與時俱進。

    重慶市萬州區退役士兵王勝華,返鄉後在一家物業公司當保安,公司領導認為他綜合素質不錯,把他調整到管理崗位工作。由於只有初中文化,王勝華感到壓力很大。經過一番思考,他毅然辭職,報名參加民政局組織的退役士兵教育培訓……

    如同王勝華一樣,大部分退役士兵的就業觀念,也已經從“等、靠、要”,逐步轉變為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學、拼、創”。先培訓後上崗、先培訓後就業,符合社會需求,符合用人單位願望,符合退役士兵本人實際,也有利於退役士兵的長遠發展。

    實踐表明:深入推進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任重道遠。

    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必須緊密聯絡實際,不斷探索創新,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由於目前免費培訓的專業種類不夠齊全,有的地區尚未滿足退役士兵參加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需求,加之有的退役士兵急於就業,有的依賴、等靠指令性安排工作等原因,部分地區退役士兵參訓率不夠高。

    對此,各級黨委、政府和軍地有關部門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指示要求,進一步把這項工作擺上突出位置,以更大的氣魄和手筆,制定出適合時代發展、滿足退役士兵需求的政策措施,促進和規範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深化和完善……

    歲末年初,又一批退役士兵跨進培訓院校或培訓基地的大門。

    2010年1月5日,廣東省佛山市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班在順德職業中專學校開班。記者在一間間配有多媒體設備的教室裏看到,報名參加培訓的323名退役士兵,像在部隊一樣坐得筆直,聽得入神。

    在這裡,他們將邁出從“最可愛的人”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最有用的人”的轉型步伐。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關懷下,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支持下,廣大退役士兵必將迎來人生的又一個春天……

 
 
 相關鏈結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退役不褪志 退伍不褪色”
· 陜西省積極做好接收安置武警部隊傷病殘退役軍人
· 胡錦濤對傷病殘軍人退役安置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 海軍退役潛艇將成武漢國防教育新場所
· 軍、地有關部門系統規範傷病殘軍人退役安置問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