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市民從長沙烈士公園內裝飾的紅燈籠下走過。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湖南長沙的數萬隻紅傘和紅燈籠映紅了大街小巷,市民紛紛走上街頭,在“紅紅火火”的氣氛中迎接虎年的到來。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
河南歡樂健身迎虎年
新華社鄭州2月12日體育專電(記者王頌)今年春節期間,河南省各地體育部門將開展“促和諧、奔小康”全民健身系列比賽活動。
“迎新春”農民籃球賽暨第二屆河南省萬村千鄉農民籃球總決賽,今年已經是第8屆,有24個縣、市的近萬名“莊稼漢”報名參加。
春節期間,第六屆中原武術廟會將在開封市萬歲山遊覽區設臺打擂。
據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南陽全市有85%的鄉鎮都要舉行各類體育賽事,既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傳統比賽,也有挑糧賽跑、拔大繩等富有農家特色的健身項目。
2009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首批移民遷入了河南省境內的10個移民新村。當地政府為每個移民新村都建起了健身廣場、籃球場、乒乓球室,有的還修建了健身房和網球場,使身居他鄉的村民通過健身娛樂,歡度春節。
為了讓城市居民在節日期間能有更多參加健身鍛鍊的機會,洛陽市新區體育中心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以及排球場、籃球場,全部向市民免費開放。
澳門迎接新春氣氛濃
新華社澳門2月12日電(記者 徐超)農曆新年臨近,澳門特區處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置辦年貨、迎新亮燈、文藝表演……特區政府和市民以不同方式,迎接著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這個小城的喜慶氣氛也變得越來越濃。
年貨品種添新意
購置年貨一直是市民春節前的重要活動。年貨市場人頭攢動的場面成為當地節前的一道獨特風景。
在塔石廣場,一年一度的年宵市場正熱熱鬧鬧地展開。20多個年宵攤位擺設著各式各樣的賀年禮品,以虎為主題的海報、玩具、飾物成為一大亮點,也有“轉運風車”等傳統禮品。
據民政總署介紹,今年的年宵市場從6日起營業至正月初一淩晨,比去年營業時間延長了3天。
由於正月初一與西方情人節重合,年宵市場也少不了“愛情”氣氛。商家借機推出“幸福公仔”、“愛情行大運”、絨毛玫瑰花和金莎花等情侶貨品。一些攤主表示,距農曆新年越近,市面過年氣氛越濃,相信大年三十將是人流高峰期,生意會越來越好。
記者11日在祐漢公園附近的年貨市場看到,年花、春聯、橘樹成了市民採購的主要商品。一位羅姓攤主告訴記者,當天天氣較前幾天明顯好轉,生意也像天氣一樣升溫,希望年前最後幾天給自己賺個“大紅包”。
澳珠口岸人流升
除了本地購物外,一些澳門市民還選擇到珠海採購年貨。
記者11日下午在連接澳門和珠海的關閘口岸看到,不少人提著大口袋和簡易拉貨車離境,而在入境口,許多人的包已經被年花、食品等填得滿滿噹噹。
特區海關關檢處處長黃偉文1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初步估計,10日和11日,通過關閘口岸往返珠海和澳門的居民及旅客都在25萬人次左右,超過平時。大年三十,口岸將迎來春節前的客流最高峰。
為方便市民春節前從內地攜年花返回澳門,民政總署自10日起至13日,每日上午9時至晚上10時在關閘口岸入境大堂設臨時檢疫站,提供年花的免費檢疫服務。
紅包新鈔需求旺
連日來,澳門當地銀行的換鈔業務異常繁忙。由於市民有新年用新鈔包紅包的傳統,每年這個時候當地銀行就會面臨零票新鈔吃緊的“挑戰”。
在宋玉生廣場附近的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許多市民排起長隊換取新鈔。據澳門特區兩大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和大西洋銀行的最新統計,截至10日,銀行已向市民及同行業換出約2.9億澳門元新鈔。
銀行方面説,受金融海嘯影響,去年春節期間當地換出的10元新鈔較多。今年20元新鈔需求量較大,反映出經濟好轉,居民封起紅包來更闊綽。
迎新節目花樣多
年味漸濃,澳門特區政府舉辦的各項迎新活動也漸入佳境。
2月5日,民政總署在議事亭前地舉行農曆新年亮燈儀式,虎年主題及各式吉祥燈飾同時放亮,張燈結綵迎接新春佳節。
據介紹,今年新春燈飾佈置地點共63個,大型扎作燈飾共17座、金錢挂飾約960個、賀年燈牌約180個、米仔碎燈約2萬米、老虎及桃花樹燈飾100多個。亮燈期將至3月上旬。
民政總署主辦的“喜迎金虎樂萬家”新春系列活動將從本月上旬起至3月7日在不同場地上演,安排了數十場表演及大型展覽等;旅遊局定於大年三十晚上在旅遊塔附近海面舉行煙花匯演,與廣大居民共賀新春。
此外,民政總署還將組織包括“賀歲足球賽”“新春單車行大運”“步步高升旅遊塔長跑賽”等文體賀歲活動,讓市民過一個喜慶、祥和、健康的新年。
2月12日,各族群眾在聚會上互相敬酒祝福。當天,拉薩藏族、漢族、回族、珞巴族、門巴族等各族各界代表歡聚在一起,共同慶祝春節和藏曆鐵虎新年。他們互致問候,欣賞文藝節目,共同祝福祖國繁榮富強。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要把民族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一位京族老人的新年願望
新華社南寧2月12日電(記者王希、程群、吳小康)“再過幾個月,我們的‘哈亭’文化廣場就要竣工了,一定請你再來做客,參加我們的‘哈節’。”京族老人蘇春發興奮地對記者説。
一年之計在於春。世代逐海而居的京族人除了有除夕守歲、放鞭炮的習俗外,還習慣在守歲時商討來年的生産生活規劃。蘇春發告訴記者,今年村民討論的話題無疑將是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哈亭”文化廣場和新一屆“哈節”慶祝活動。
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廣西東興市江平鎮巫頭、山心和(“氵”加“萬”)尾三島是京族唯一的聚居地。“哈”為京族語,有“唱”和“吃”之意。京族人民每年都隆重慶祝的“哈節”集中體現了京族的傳統文化。
“改革開放前,族人們過著非常貧窮的生活,僅靠捕獲的海産品換取油、鹽、大米等食物為生。村民聚會舉行‘哈節’慶祝活動時的‘哈亭’不僅路不好走,周邊環境也不好。”回憶起過去生活的艱難蘇春發記憶猶新。
如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京族人自身的努力下,昔日封閉落後的村寨面貌一新,變成了蒸蒸日上的希望之鄉。京族人不僅從事海産品收購、加工和出售,還大力發展海産品養殖以及邊境貿易,人均年收入由10年前的2000元增長至8000元。
京族人不僅生活富裕,而且開始關注如何將本民族璀璨的文化遺産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哈節”正式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2009年的“哈節”盛況空前,吸引了中國和越南的數萬觀眾參加。獨弦琴、喃字、竹杠舞和京族雕塑等傳統文化開始走入校園,成為當地京族學校的教學內容。
“春節一過,村裏的京族傳統歌舞藝術團就要開始集中訓練。”蘇春發説,他的新年願望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京族,讓京族文化傳統更好地傳承下去。
他還向記者透露了個小秘密,與往年一樣,今年除夕他要向同村的晚輩派發紅包,“日子越來越好了,今年的紅包也要厚些。”
2月12日,剛剛走出阜陽火車站的一位婦女拉著孩子走在雪地上。春節臨近,在外工作的人們帶著孩子回家過年。大人們牽著孩子的小手,在春運的大潮裏快樂同行。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新華社駐點記者感受台灣濃濃“年味”
新華社北京/台北2月12日電 (記者 劉剛 劉暢 李凱 徐群)每逢佳節倍思親。農曆庚寅年新春臨近,大陸同胞非常掛念海峽對岸的台灣同胞。新華社港臺澳新聞編輯部連線在台灣駐點採訪的同事劉剛、徐群,請他們介紹台灣民眾多姿多彩、喜迎虎年春節的情況。
編輯部:歡歡喜喜過大年。大陸各地“年味”已越來越濃了,請你介紹一下島內民眾在如何迎春節?
駐點記者(以下簡稱記者):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台灣自不例外。台灣民眾今年春節可從13日開始一連休假9天,到22日、大年初九才上班,連續休假時間比大陸的7天還長。
台灣的過年氣氛在1月初就感覺到了。元旦期間,新春揮毫等活動已經帶著“年味”。隨後,大街小巷喜慶的紅色明顯多了起來,如春聯、燈籠、各種廣告旗等等。
到1月底,台北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開市。在這裡,摩肩接踵採購年貨的人們和各出奇招招攬生意的商家可以讓人體會到濃濃的“年味”。這段時間,也是台灣尾牙(年終聚餐)最集中的時段,老闆發紅包是必不可少的。
“年味”還體現在人們歸心似箭的腳步裏,不少在台北工作的人已陸續趕回中南部的老家,因此節前台北人口往往“驟降”一半。據台灣公路交通管理部門介紹,春節首波返鄉車潮將於12日午後出現。
虎年的大年初一正好是西方的情人節,商家們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酒店業者推出了“除夕情人節”住房套餐;各個花市備齊了貨源,根據台灣農業部門的統計,今年春節的花卉供應量比去年上升了35%;電信業者則看好春節和情人節疊加的祝福短信市場。
綠島、墾丁這樣的度假勝地是年輕人浪漫之旅的好選擇,綠島“非炒不可”飯店的老闆莫妮卡半個月前就告訴記者,“除夕夜的位子早就訂滿了”。
編輯部:中華文化在台灣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與傳承。在台灣的春節習俗中,有哪些讓你印象特別深刻?
記者: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寫春聯了。從元旦到新春,記者經歷了好幾場“揮毫迎新”活動,可以説是男女老少齊上陣。根據一項調查,春節前夕“代寫春聯”絕對是高薪的“短工”,手寫春聯一幅能掙到500元新台幣。
和大陸一樣,“圍爐”——吃年夜飯,是台灣除夕的重頭戲,不管是在家裏做飯還是下館子聚餐,最重要的是一家子吃個團圓飯。這一天夜裏,台灣的各個廟宇都熱鬧非凡。相傳大年初一第一個將香插在廟裏的香爐,可為自己帶來一整年的好運,因此人們會漏夜守在廟門外,為的是大年初一搶得“頭香”。
還有一個傳説是“正月初一回娘家,會使娘家變窮”。也有民間説法認為,這只是婆家嚇唬媳婦新年時要留下來幫忙家務而編造的藉口。不管由來如何,大年初二回娘家就這麼成了習俗。據台灣的朋友介紹,這一天台灣的公路會出現頗為壯觀的“回娘家”車潮。
元宵燈會也是台灣各地過年期間必不可少的活動,今年燈會的特別之處在於,兩岸將首次聯合舉辦新春燈會。此外,台南的“鹽水蜂炮”和台東的“炮炸寒單爺”都是頗具民族特色的傳統年俗。“鹽水蜂炮”相傳源起于清時鹽水鎮的居民向“關聖帝君(關公)”祈禱後,依占卜結果放炮驅邪避瘟;“寒單爺”在民間被認為是五路財神中的中路財神,因為怕冷,所以要用鞭炮為他驅寒。
編輯部:大陸同胞非常關心去年在“莫拉克”颱風中受災的台灣中南部地區民眾,你們最近也到災區進行了採訪。你們看到災區的過節氣氛如何?
記者:我們看到,嘉義的阿里山鄉和高雄縣的杉林鄉在春節前夕又有一批永久房投入使用。房間裏大到成套傢具、冰箱、液晶電視,小到油鹽醬醋、電池、香皂甚至抹布都一應俱全,保證受災民眾空手就可以入住。
重災區那瑪夏鄉居民李國彬剛剛搬進位於杉林鄉的新居,一家五口按有關部門核準分到了三室兩廳,約90平方米的小複式一套。記者進門時,屋裏的很多東西還沒開封,一家人顯然心情不錯,正圍坐在茶几旁聊天。他告訴記者,受災後最初的日子是灰暗的。家裏的兩層小樓被衝垮,逃出來時真是身無分文,“現在總算有個立足的地方了”。
世居在山區的災民大多以種植業為生,移居到平地後謀生比有個新家更重要。為此,杉林鄉的新居建設採用了以工代賑的方式,每人每天800元新台幣薪酬,新居也因此凝聚著災民們重建生活的信心。
談及過年的打算,李國彬説會和周圍的鄉親們一起聚一聚。對於來年,“平安”是他最大的期望。
編輯部:今年是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以來的第二個春節。旅遊業者預計,春節期間日均將有4000多人次的大陸游客赴臺。據你了解,台灣的旅行社都為大陸游客安排了哪些特色旅遊項目?大陸游客在臺如何過除夕?
記者:今年春節期間來臺旅遊的大陸游客數可以用猛增來形容,這讓台灣業者在感嘆“接大陸團單子接到手軟”的同時,也倍感壓力。台灣有關部門最近一再強調的是要確保大陸游客行程順利,為此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抽查旅館價格、要求所有接待大陸游客的旅行社都必須提供訂房單,以及春節假期在銀行營業據點安排輪值人員提供人民幣買賣雙向服務等。
台灣旅行商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所有大陸游客的住房訂單都已確定,旅遊大巴也都就位。據初步統計,將有3000多名大陸游客在台灣度過除夕夜。而在臺大陸游客人數的高峰期將出現在16至18日,預計將達到7000到10000人。
姚大光説,一些旅行社已為大陸游客精心安排了年夜飯、表演,有的旅行社還將給大陸游客發放紅包。在一些旅遊景點,也會發放年節禮物。
編輯部:在牛年的大年初一,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第一次和台灣民眾見面。現在,“團團”“圓圓”要在台北度過第二個春節,大陸民眾特別關心它們的近況,請你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記者:今年農曆春節,有可能正好趕上“團團”“圓圓”的喜事。台北動物園表示,“圓圓”曾于去年2月14日進入發情高峰。目前,動物園已專門為大熊貓準備了“洞房”。因此,如果時機成熟,在特展館有可能看不到大熊貓。
台北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圓圓”已經連續兩年有發情的紀錄,時間都在2到3月間。去年“圓圓”首度抵臺,就提早在2月14日達到發情高峰。今年,為了讓大貓熊嘗試進行自然交配,動物園特別在戶外運動場加設水池,讓“團團”“圓圓”在發情期間可以泡水降溫。
動物園還準備了戶外隔離舍活動場作為大熊貓未來的“洞房”,雖然目前還沒有發情的跡象,動物園已經開始讓“團團”和“圓圓”輪流到這裡熟悉場地。
台北動物園新聞聯絡人林惠珍説,就以往的經驗得知,發情前期的“圓圓”每天早上會在隔離舍戶外活動場,到11點左右才會到展示場與民眾見面,因此11點以前只能看到“團團”。進入發情期時,工作人員會打開通道讓“團團”和“圓圓”互動,經由視覺、氣味、聲音等刺激彼此的行為表現。
大熊貓發情前期會有食欲降低、活動量增加、泡水次數增加等行為表現;進入發情高峰期後則會發出類似羊叫、鳥叫的聲音,這時候就會讓“團團”和“圓圓”混欄,嘗試進行自然交配。
林惠珍説,根據觀察,“團團”還沒有發情過,第二性徵也還沒發育得和其他的公熊貓一樣,因此當它們混欄時如果只是玩耍,動物保姆還是會將它們分開,再等待明年的發情季了。而一旦“圓圓”進入發情狀態,動物園會將相關訊息公告在遊園資訊看板及網站,也請大家一起來祝福“團團”和“圓圓”。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去年大年初一在台北動物園公開亮相,看熊貓成為去年台灣春節的一道風景。一年來,參觀熊貓的台灣民眾已經超過360萬人次,動物園方面預計,今年春節期間仍會有大批家長帶著小孩來看熊貓。
編輯部:你們在春節期間還要在台灣堅守工作崗位,總社的同事非常惦念你們。請問春節期間你們將如何安排生活與工作?另外,去年一些大陸公司在台灣設立了辦事機構、分公司,他們的工作人員也會在島內過年嗎?你們了解他們過年的安排嗎?
記者:年三十最重要的是通過視頻給家人拜年,然後自己動手包頓餃子,有時間的話還會在網上看看央視“春晚”。這段時間主要還是採訪,畢竟在台灣過年是難得的機會,我們會儘量多地記錄下有意思的事情。
大陸在台灣設立分公司的基本都是航空公司,過年期間恰好是他們最繁忙的時段,因此大多有人留守。廈門航空公司台灣分公司的財務經理黃俊淩已經是連續第二年在台灣過春節了,和他一起留守的還有兩位同事。今年春節黃俊淩一定會過得很開心,因為有妻兒陪伴在身邊。他告訴記者,自己應該是大陸在臺分公司首批成功申請直系親屬短期來臺的員工之一。家人在台灣的時間只有短短9天,黃俊淩會帶著他們好好逛逛台北。
2月12日,北京市民在一家花卉市場選購鮮花。春節將至,北京鮮花市場迎來消費高潮。新華社記者 高學余 攝
卡拉苗寨年味濃
新華社貴陽2月12日電(記者石新榮)臘月二十九,貴州山區寒風襲人,過年的氣氛卻紅紅火火。
“偉業騰飛財源廣,宏圖大展生意興”,20多歲的苗族青年吳明華正在家門前貼大紅春聯。他在深圳一家電子元件廠打工,剛回到家。他的哥嫂開了一家苗家樂“卡拉第一家”。
苗族青年楊道林扛著一大串鳥籠要交到村支書家去統一銷售。楊道林是丹寨中學高三的學生,利用假期編鳥籠。他説:“要考大學,也要編鳥籠,這是我們村的傳統技藝,不會就不是卡拉人。”
苗族聚居的卡拉村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遠近聞名的“中國鳥籠藝術之鄉”,村支書吳明海介紹説,這裡125戶村民有96戶從事鳥籠製作,2009年鳥籠收入已突破250多萬元,加上種植業、養殖業等收入,卡拉村去年農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
苗族村民吳明祥家裏暖洋洋的,三個孩子圍坐在鐵爐子旁,正津津有味地看“喜羊羊與灰太郎”的卡通片。鐵爐子四週挂滿熏得黃黃的臘肉。身著苗族便裝的女主人王阿冬自豪地指著墻上的獎狀説,大女兒吳青青學習不錯,得了好多“三好生”的獎狀,兩個弟妹是龍鳳胎,也得了好多“好娃娃”的獎狀。
今年32歲的吳明祥長期在深圳打工,兩年前回鄉創業,去年8月開了苗家樂“阿冬農莊”。吳明祥家一年編制鳥籠的收入有1萬多元,加上苗家樂的收入,現金收入有2萬多元。
吳明祥家的房子是典型的苗家吊腳樓,二樓用於接待客人,一樓自住。“年貨早就準備好了,現在吃的都不缺,就給孩子多買些水果。”吳明祥的兩個妹妹都是“80後”,已在深圳打工安家,是典型的“新生代農民工”。吳明祥説:“父母都到深圳妹妹家過年去了!”
談起虎年的心願,吳明祥説:“中央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對我們農民的關懷和支持也越來越多,我相信虎年的日子會更紅火!”
回族朋友來賀年 民族團結樂融融
新華社銀川2月12日電(記者吳雨、姜雪城)春節前夕,記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一些地方採訪時看到,不少回民群眾提前向漢族朋友祝賀春節,有的甚至帶上新年禮物到漢族朋友家中賀年,回漢群眾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11日,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東塔寺鄉柴園村回族村民楊培琪,專門來到漢族朋友溫平家中,送上新春的問候。端著熱騰騰的蓋碗茶,楊培琪告訴記者:“我們回族的傳統節日是古爾邦節、開齋節,每逢此時溫平都給我送上節日祝福;當漢族過春節時,我也會前來問候。”
溫平告訴記者,他搬到現在居住的小區5年了,周圍的鄰居都是回民,相處得一直很愉快。“今早我把門口這條路上的雪都掃乾淨了,鄰居回民朋友馬洪看見直‘埋怨’我動作太快,也不留些給他打掃。”溫平説完哈哈笑了起來。
溫平説:“我們家祖上三代都是與回族朋友為鄰,非常熟悉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正因為了解,所以相互尊重,關係非常好。”
“對,就是應該相互尊重。”楊培琪説,“上個月,村裏金塔小區的漢族朋友徐自強的兒子娶媳婦邀請我參加,因為共請了30桌的親戚朋友,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回民,為尊重我們回民的飲食習慣,婚宴特別定在清真餐館舉行。”
據了解,柴園村共有478戶,2071人,回族村民約佔57%。多年來,從沒有發生一起因民族糾紛而引發的重大事件。2009年12月,這個村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像柴園村這樣回漢群眾節前互道祝福、融洽相處的例子,在吳忠市比比皆是。
吳忠市利通區塑配小區的張建英、汪聖仁老兩口也開門迎來了回民鄰居韓文財。韓文財的愛人前不久從麥加朝覲回來,給張建英帶了一條産自沙特的紗巾,張建英愛不釋手。韓文財説:“我們這棟樓住著5戶漢民和5戶回民,巧的是,回漢居民都是戶戶相對,平日裏相互幫助,節日裏禮尚往來,親如一家。不論什麼民族,大家都是和和氣氣,遠親不如近鄰嘛!”
秦渠社區的翟瑞雪告訴記者,塑配小區共有居民600余戶,約2300人,其中回族居民約佔50%。為切實搞好社區民族團結,社區經常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族團結活動。如在端午節組織回族居民學包粽子,開齋節組織漢族群眾學炸油果、做粉湯,用飲食文化交流民族感情;在“鄰居節”時組織回漢居民互贈“鄰里卡”,用一句祝福、一個聯絡方式搭起溝通橋梁……
據吳忠市市長吳玉才介紹,吳忠市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現有人口137萬,散居著回、滿、蒙古、壯等26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0.2%,是全國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級市。
“吳忠市市委、市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始終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增強民族團結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來抓,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尤其注意結合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加強組織和引導,使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吳玉才説。
俄羅斯華僑華人春節暢想
新華社莫斯科2月11日電(記者 劉愷 高帆)再過兩天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在俄羅斯求學、工作的華僑華人與祖(籍)國相隔萬里,臨近節日時對家鄉和親人的牽掛真正應了那句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除了在電話裏、網絡上與家人和朋友一訴衷腸外,他們同樣要按照中國傳統習俗完成春節的“三大樣”——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在濃濃的思鄉情中與祖(籍)國一起共慶傳統佳節。
莫斯科大學新聞系研究生叢珊珊在俄留學3年。出於經濟和時間上的考慮,每年春節她都留在莫斯科。她對記者説:“臨近春節,遠在異國他鄉的遊子都越發想念親人。雖然很多留學生都回不了家,但我們並不孤單。我們會自己動手寫春聯、包餃子、上網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在節日裏感受喜慶氣氛,送上對親朋好友的祝福。”
在莫斯科打拼近十年的友誼酒店老闆劉祥飛説:“越是節日的時候,中餐館就越忙。絕大多數在這兒務工的中國廚師都選擇留下過年,雖然都很想家,但是為了讓更多的華僑華人和俄羅斯朋友吃上熱騰騰的年夜飯,廚師們甘願犧牲自己服務大家。不過,酒店打算年後安排員工到莫斯科市郊的度假村游泳、唱卡拉OK。”
與在俄羅斯的中國務工人員相比,中國駐俄使領館的工作人員因為工作的特殊要求,在節假日時大都要堅守工作崗位。中國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副領事劉偉已經連續在聖彼得堡度過5個春節。劉偉説:“我只能打電話拜年,祝家人健康如意。領事館也會組織聯歡會、看電影、打乒乓球和棋牌比賽等活動,以豐富大家的節日生活。”
為了讓海外華僑華人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中國駐俄大使館在年前連續組織了華僑華人聯歡晚會、留學生專場晚會等活動,大家各展才藝,其樂融融。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送上他對華僑華人的節日問候和美好祝願,他動情地説:“使館就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家,歡迎大家回家過年。”
在俄羅斯科學院教漢語的黃立良今年60歲,在莫斯科已工作了10年。他説:“來俄10年,因為工作的緣故不能在春節時與兒女團聚,我心裏總是非常思念。雖相隔萬里,我嚮往中國、嚮往故鄉的這顆心是永遠不會變的。”黃立良準備在年三十這天邀上幾位好友,共同舉杯慶祝傳統佳節。
新西蘭“80後”外交官的內心獨白
新華社惠靈頓2月12日電(記者劉潔秋)新春佳節即將來臨,許多人都打算與家人共慶春節。然而,作為一名中國駐新西蘭大使館的年輕外交官,李淹卻不能回國與父母團聚。這裡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內心獨白:
“我第一次駐外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當我結束兩年常駐任期回國時,作為‘80後’獨生子女一代中的一員,我特別想和父母多呆一些日子。然而時光苦短,最後還是以工作為重,隻身又來到了新西蘭。
“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種種都讓我明白,外交人員的生活並非某些人想象的那樣,過著西服革履、登堂入室的奢華生活。和其他行業的人們一樣,外交人員也有很不容易的一面,思念故國親人即是一例。
“看過一部電視系列片,名字叫做《遠離故土的五星紅旗》,感同身受。這兩天,我下載了張維良用簫演奏的古曲《蘇武牧羊》。新西蘭是一個羊比人多的國家,在這裡聽這樣的曲子很適合我的心境。‘轉眼北風吹,群雁漢關飛’,真是觸景生情。好在領導和同志們待我都挺好。
“身為外交人員,獨處海外,有點‘去國懷鄉’的味道,但我們也見證著或大或小、或宏偉或瑣碎的外交故事。像我這樣的‘80後’外交人員很多。大家都有類似的思念、類似的理想和類似的擔當。
“春節前後,我肯定會通過電話、網絡給國內的父母和親友拜年。自己則會一個人靜靜地過。正好也利用這個時間過一過內省的生活。這些日子,都是在奔忙,很少靜下心來回頭看看、想想自己。
“這裡借用一條短信作為結尾吧:我在他鄉憶高堂,雙親倚門盼兒郎。獨自想家歲月長,多年磨礪已堅強。遙祝俺爹和俺娘:庚寅虎年更吉祥!
“祝福父母、祝福親友、祝福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