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尤其是逢年過節,一張禮品清單令海外華僑華人收拾行裝時煞費心機、認真籌辦。近年來,一到該買禮物的時候,準備回鄉的華僑華人就開始犯愁,“回鄉送禮越來越難”已成為近年來海外華文網站論壇的熱門話題。
在以前國內商品相對短缺的年代,中國人對來自外國的各種禮品愛不釋手。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中國國內商品極大豐富、種類繁多,國外商品也能在國內買到,因此挑什麼禮物帶回去成為困擾眾多華僑華人的“難題”。
挑禮物 較費心
芬蘭華人田莉回憶説:“要是10年前,在芬蘭買什麼帶回國大家都稀罕。現在,國內發展太快了,國外有的中國幾乎都有,國外沒有的國內也有。”過去,田莉回國會帶些生活必需品以及奶酪、巧克力和漿果甜酒等芬蘭特産。如今,很多芬蘭商品在國內都能買到,也不很貴,所以田莉挑選禮物不再容易。
“國內的朋友們現在什麼都有,生活可能比這邊還好,給他們選禮物要花更多時間,比以前費心多了,”美國舊金山市華人會會長江苑珊很是感慨。以前她回國時隨便帶些普通商品就可以,現在則要考慮買些上檔次的禮品。比如以前她給國內小孩帶糖果、餅乾之類的禮物,他們都歡天喜地地接受,而如今孩子們對這些禮物已經“看不上”了,所以要挑一些比較高檔的玩具。
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會長吳昊説:“國內現在什麼都有,而且質量好,價格還便宜,所以從莫斯科回家基本上不帶什麼,帶也是帶的心意。而從國內回莫斯科時卻是大包小包什麼都帶,帶的是需求。”
羅馬尼亞華人華僑企業家協會主席金小龍也有同感,他每次回家前打電話,家人總是説“什麼都不要帶,國內樣樣都能買到”。
送特色 送健康
雖然回鄉禮物讓人傷透腦筋,不過既然回家過年,講究傳統禮節的華僑華人自然會做足功課。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禮品以及當地的特産成為華僑華人回鄉禮物的首選。
埃及的紙草畫、手工製作的銅盤和銀盤、銅塑的阿拉丁神燈等因為獨具特色仍然廣受歡迎,埃及當地産的紅酒、椰棗、阿拉伯紅茶以及特色水晶等也列入埃及華僑華人回鄉禮物的清單。
澳大利亞的羊毛製品、瑞士的軍刀、土耳其的海泡石煙斗、非洲特色的木雕、塞內加爾特産的玫瑰茄、俄羅斯的油畫和伏特加、阿根廷的玫瑰精油與馬黛茶……“送禮送特色”已成為華僑華人的廣泛共識。
阿根廷華人武術家錢蘭根上世紀80年代初從上海到阿根廷。80年代回鄉探親時,他會買很多阿根廷的優質毛線作為禮物,頗受親戚朋友喜歡;到了90年代,他選擇蛋黃醬、糖果等阿根廷食品或皮衣、小狐狸皮圍巾和珠寶首飾等禮品。如今,他很少再買這些東西了,因為從食品到日用品、奢侈品,國內什麼都有,而且種類也很全,現在他大多選擇牛皮製作的精美工藝品和阿根廷産的高檔紅酒作為禮物。
如今,更多的人把眼光放在保健品上,深海魚油、腦黃金、螺旋藻、鈣片等營養保健品成為美國不少商家春節前的熱銷産品。在美國第一大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好事多”,經常可以看到華僑華人顧客在營養品貨架前選購的身影。
阿根廷福清同鄉會副會長嚴盛龍在阿根廷經營超市,他在上世紀90年代回國時會購買大量奶粉,一部分給家裏的孩子和老人,剩下的則送給親戚朋友。而現在,他回國時基本上都會買蜂膠産品。他説,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回鄉禮物已經從生活必需的消費品變成了高檔的營養保健品。
小禮物 大變化
每次回鄉過春節,海外華僑華人都會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速度感到驚奇和驕傲。他們同時發現,親朋好友對禮物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自己精挑細選帶回的禮物有時難免被小輩們認為老土和落伍。
旅居日本20多年的白女士在最初回國時恨不得把日本的家電商場搬回家,電視機、電冰箱、吸塵器、電熨斗等都往國內帶。那時每年回國,她自己坐飛機,禮物則坐船;五六年前,白女士回國會帶一些日本的文具和數碼相機等;近兩年,她擔心再帶數碼産品等禮物別人會笑話她土氣,所以改帶高檔化粧品和日本特有的保健品送給親朋好友了。
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國外銷售的很多商品都是“中國製造”,華僑華人選擇禮物時稍不留神就會遇到此類商品。打算從塞內加爾回國過年的曲科鵬本想給小侄女買玩具,結果到當地超市一看,許多兒童玩具都是“中國製造”,於是他放棄這一計劃,改選當地特色禮物。
不少在海外發展順利的華僑華人選擇奢侈品、大品牌商品作為回鄉禮物。一些奢侈品附加了奢侈品稅,在國內購買價格昂貴,但在國外買價格較低,比如名牌化粧品、水晶飾品、名牌運動鞋、手錶等。許多華僑華人會在當地商店打折時或者到品牌直銷店選購名牌商品,以備回國之用。
從稀罕到看不上,從求實用到講特色,從普通到高檔……華僑華人回鄉選擇禮物的變化,折射出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小禮物看大變化,中國的巨變讓世人刮目相看,也令生活在海外的華夏兒女越發自豪。
(執筆記者 舒娜,參與記者陳順 陳曦 馮俊揚 高帆 林惠芬 毛磊 王軍 楊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