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3月10日電(記者李懷岩、劉娟)在雲南香格里拉大峽谷國家公園的環保電瓶車裏,每當藏族小夥洛桑敞開嗓子唱起來,車廂裏便會響起熱烈的掌聲和呼聲:“再來,再來一首!……”
香格里拉大峽谷國家公園,是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的一個風景區,又稱巴拉格宗景區。洛桑是來自當地的導遊之一。他説:“這算什麼,我們這兒能走路的就會跳舞,能説話的就會唱歌。”
巴拉格宗生態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斯納定珠告訴記者:景區內有雪山、冰川、天然佛塔、高山牧場、清如明鏡的湖泊、壁立千仞的峽谷、傳奇的藏族村落……所有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人們追尋的“香格里拉”。
但是,在“秀色可餐”之外,也要讓遊客享受到獨特的民族文化體驗。“公司有120多名員工,大部分是當地居民,當然也包括我這個出生在巴拉村的。”這個高大黝黑的康巴漢子説:“通過旅遊發展,讓老百姓們知道民族歌、民族舞,甚至房前一棵樹、房後一股水都是我們的旅遊資源。”
在多年的旅遊開發中,迪慶藏族自治州在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上,實施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發展戰略。通過搞好旅遊基礎設施,並向國際和國內整體營銷“香格里拉”旅遊品牌,制定旅遊遊戲規則,引導全民參與旅遊的建設和服務,並分享旅遊收益。
2005年以來,迪慶州對旅遊交通、旅遊城鎮和旅遊景區景點投入資金40多億元,其中全州旅遊景區總投資29.03億元,使普達措國家公園等一批大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此後,組建了以政府為主導的迪慶旅遊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籌集了數億元資金加快迪慶旅遊的開發建設。通過整體營銷,到2010年,迪慶將實現接待國內遊客突破5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將達到50億元。
在景區的開發和建設初具規模之後,促進景區內的社區利益提升,成為綜合考慮的問題。“需要統籌考慮到景區的利益和景區內農民的利益問題。” 迪慶州旅遊局副局長黨志堅説,在普達措國家公園,旅遊部門按照居住地戶數的人口和經濟狀況,將藏族群眾的補償分為三個標準,第一類核心區藏族家庭可補到最低每年2.5萬元到3.5萬元,第二類補貼每年2萬元到2.5萬元,第三類邊緣地區的藏族家庭也能補貼每年5000元到1.5萬元。
住在普達措國家公園內的霞給村村民扎西説:除了得到旅遊補貼外,自己還參與到景區的工作中來,擔任景區保潔員,每個月還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
據統計,2009年,迪慶州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9.84萬人,帶動社會間接就業8.42萬人,佔全州勞動就業總人數的50%;從事旅遊産業的農民1.36萬人,年總收入3823萬元。
“目前,迪慶有導遊2000多人,其中英語導遊69個,其他語種導遊100多個。導遊的年平均收入是2.4萬元,高的可達年收入10萬元以上。”澤仁尼瑪説。
“三年前,有一個藏族女孩要求參加導遊考試,但眼睛是斜視,旅遊局還是決定讓她考,後來她也考上了,賺了錢,動了眼部手術,很多遊客誇讚藏族姑娘真漂亮!”澤仁尼瑪説,一旦老百姓從旅遊中得到實惠,知道唱歌跳舞和一草一木都可以作為旅遊資源賺錢的時候,經濟收益、生態環保、生活發展的三贏目標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