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更趨於協調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江國成、王優玲) 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的今年1-2月我國投資、消費、外貿數據顯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更趨於協調,但加快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依然艱巨。
“三駕馬車”出現新跡象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説,從今年前兩個月“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出現了“一種新的跡象”,就是投資、消費、進出口的表現“更趨於協調”。
他説,今年前2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13014億元,同比增長26.6%。與去年全年30.1%的增速相比,還是比較快的速度。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我國出口急劇下降,為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民生的改善,我國加大了投資力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個百分點。
此間專家認為,去年投資高增長是非常時期的應急之舉。在進出口持續回升和消費穩定增長的背景下,適度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有利於遏制一些領域的産能過剩問題,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今年1-2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25052億元,同比增長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7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2.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外貿也保持較為合理的增長速度。
此間專家認為,消費增幅持續擴大,顯示我國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經濟政策在發揮積極作用,有助於減少經濟增長對出口的過度依賴。
基數低導致相關數據“過高”
在一攬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措施和外需回暖的影響下,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等主要指標恢復或回升到2008年同期的水平,增長速度是正常與合理的。
在談到今年前兩個月45%左右的同比增速等數據時,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由於去年基數較低,今年前2個月的進出口數據、工業增加值和CPI同比數據沒有可比性,應“科學看待”這些數據。
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我國的出口:去年1至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同期下降27.2%。今年年初,我國進出口恢復到2008年初的水平,即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用今年2月進出口數據和大幅度下降後的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40%,但和2008年同月相比增幅僅為9%。
同樣,今年2月,受蔬菜、水果和居住類商品價格上漲較快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同比上漲2.7%,表面上看起來接近“3%左右”的物價控制目標,似乎物價上漲勢頭加快,進而擔心央行可能採取更為緊縮的措施,遏制物價過快上漲。
但盛來運認為,目前的物價上漲幅度受春節和雨雪天氣等因素影響較大。隨著天氣轉暖,導致蔬菜、水果上漲的因素將逐步消失,目前的物價上漲是溫和的,今年3月CPI將有所回落。
工業經濟仍存在結構不合理問題
盛來運説,我國工業經濟增速確實在加快,延續了回升向好的趨勢,但是我國工業經濟依然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重工業增速高於輕工業,高耗能行業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幅。應按照中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加大改革力度、促進技術創新,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今年前2個月,我國重工業增長23.7%,輕工業增長14.5%。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43.7%,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18.9%,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6.4%,電力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增長17.2%,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0.9%。
此間專家認為,我國投資還存在依賴政府以及房地産投資,應積極擴大民間投資,促進投資增長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