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旱區水源見聞:村民輪班分水 幹群連夜搶建蓄水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西河池3月29日電(記者 向志強)水源,水源,水源……這是目前西南旱區廣大幹部群眾眼裏最為珍貴的東西。記者日前在廣西最為乾旱的河池市採訪發現,在乾旱天氣持續不退、大部分水櫃乾涸的形勢下,旱區幹部群眾除了充分利用原有水源的“一點一滴”,同時竭力搜尋開挖新水源,以緩解飲水問題。

    河池市金城江區東江鎮慕友村保洞屯是典型的大石山區,村民幾乎全部使用水櫃“靠天吃‘水’”,去年8月份至今的長時間乾旱導致村裏的水櫃幾乎全部乾涸,目前全屯68戶群眾的飲水絕大部分都要靠政府送水解決,唯一剩下的小得可憐的水源也被村民們充分利用。

    這個水源位於全屯最大的水櫃的底部。記者27日在這裡看到,這個直徑長達17米、能容納800立方水的大型水櫃已經全部乾涸,水櫃靠山的底部邊緣有一塊四方的小凹地——那裏是水源所在,水源流出的水順著一個小孔滲出來、水量還沒有小指頭粗,但周圍卻擺著近20個水桶。

    屯幹部覃保南告訴記者,水源的水是從旁邊山上滲下來的,比較有限,水櫃主要作用還是蓄積雨水。“現在沒有雨水了,這裡滲出來的水也成了稀缺資源”,覃保南説,由於水量小,接滿1桶水得要兩三個小時,為了合理分配水,全屯68戶被分成6個班,12小時輪班一次,三四天才能得到一兩小桶水。

    而在另一個特旱縣天峨縣,當地水利局幹部黃麟也對記者説,“由於旱情仍在加重、送水壓力越來越大,尋找新水源成為我們最關鍵的工作。”

    28日下午2時許,在天峨縣八臘瑤族鄉甘洞村拉岩溝屯一個靠近公路的“臨時供水點”,范明坤和6位村民正站在一個底部面積八九平方米、已經有半人多高的在建水池內抹水泥。為了趕修水池,他們晚上用發電機發電照明連夜趕工,從27日晚上7時左右到當時,已經連續工作了近20個小時。

    八臘鄉黨委書記王丹華告訴記者,昨天發現這個小山坳中的水源後,20多名鄉、村幹部群眾花了四五個小時將這個水源挖深、拓寬,先用塑料薄膜鋪墊在水源四週,將水集中起來供群眾取水,“現在周圍4個石山村1700多人都從這裡取水”。

    為了便於集中和過濾,他們又決定就地修建一個蓄水池,前來取水的范明坤了解情況後迅速回村找來六七個懂泥水活兒的村民搶修水池。面容疲倦、眼睛紅紅的范明坤説,現在到處都缺水,為讓村民儘快喝到充足而乾淨的水,他們只能連夜趕工,“估計今天下午六七點能做完,明天就可以蓄水了”。

    而在離甘洞村10分鐘車程的下瑤寨屯臨時供水點,全屯男女老少為了修造兩個新的取水點也已奮戰四五天了。

    位於一片山坡上的下瑤寨屯是八臘鄉瑤族聚居最集中的區域,共有40余戶近200名居民。村民小組長蘭漢群告訴記者,地頭水櫃乾涸以後,現在村民喝水都靠政府送水,但另一方面群眾也在積極尋找水源,並最終確定了山腰農田附近的兩個取水點。“政府特別支持我們,給我們免費送來了水泥、石砂,還給我們出運費,我們自己更要積極投工投勞了。”蘭漢群説,為了儘快修好蓄水池,村裏連六七十歲的老人和八歲大的小孩兒都出動了。

    記者下午4時許在現場看到,三四十位村民分成兩組分別修建兩個水池,有的和水泥,有的背石砂,有的砌磚,有的抹水泥,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村民蘭彩桃和水泥,上初二的兒子也在旁邊背砂。看到底部的水泥快把水源口堵住了,72歲的蘭秀蓮老太太趕忙拿起背簍去背石頭,“後生們都忙著,我也不能閒著”……

    晚上8時,天色已黑,村民們又找來十多把手電筒,打著燈繼續忙碌著,兩個40立方米的蓄水池已經現雛形。在整個八臘鄉,已經發掘了16個新的水源點。

 
 
 相關鏈結
· 週末要聞:西南旱區降小到中雨|"地球一小時"活動
· 全國水利系統把支援西南旱區抗旱作為重中之重
· 氣象部門跨區域立體增雨使西南旱區降小到中雨
· 國土資源部緊急動員 支援西南旱區抗旱找水打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