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做科學發展排頭兵——上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做科學發展排頭兵——上海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側記

    新華社上海4月12日電(記者姜微、姚玉潔、吳宇)隔岸相望的上海世博園區,暢想城市未來的“最佳實踐區”,與集聚全球最新科技的各國展館交相輝映,續寫著上海加快融入世界、實現跨越發展的進程。

    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剛剛經受國際金融危機洗禮的上海,即將迎來舉世矚目的世博盛會。如何抓住世博會的契機,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歷史又一次把上海推上了科學發展的潮頭。

    轉方式動真格,上海勇為人先

    在世博會浦西園區的黃浦江畔,一座高165米的“大煙囪”直指藍天。這個由百年電廠改建成的“未來探索館”,作為展示傳統能源向創新能源轉變的窗口,被重塑成一座氣象景觀塔:遠處眺望,一根巨型“氣溫計”,正以不同的燈光色彩表示不同的天氣狀況。

    這也許是上海工業嬗變、産業創新的一個象徵。

    不期而至的國際金融危機,撲面而來的新理念、新技術,使經濟外向度甚高的上海,日益感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

    “上海經濟確實到了需要優化調整、結構升級的新階段。”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肖林説,上海資源環境約束十分明顯:在發展空間上,上海人多地少,面臨無地可用的局面;在資源環境承載上,2000萬左右的人口已接近上海承載的極限;在發展方式上,建立在大投資、大出口基礎上連續十幾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模式,在後危機時代已難以為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上海正處在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把辦博作為促進上海科技發展的重要契機,在新一輪國際科技和産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中贏得先發優勢。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自身發展轉型的雙重挑戰,上海在全力籌辦世博會、千方百計保增長的同時,不失時機推動發展轉型和結構調整:把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作為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細化明確了160多項要推進的重點工作和措施,加緊落實;把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作為上海製造業提升能級、向高端發展的重要舉措,明確了新能源、民用航空、生物醫藥等9個重點發展領域,成立了系統的工作推進機制和專項資金,確保實效……

    以結構調整促發展,上海堅決向傳統的發展方式動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的報告顯示,從1997年至2008年,上海共對5975臺燃煤鍋爐進行了清潔能源替代改造,在內環線以內區域實現了無燃煤化;從2005年到2009年上半年,上海所有燃煤電廠超過1000萬千瓦的燃煤機組均完成了脫硫設施建設。引人注目的是,即使在金融危機陰霾最深沉的2009年,上海依然主動淘汰、轉移産值近600億元。

    一項項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新舉措,不僅確保了上海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使得傳統産業不斷變新、變綠,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有望借力世博會加速起飛。

    在上海嘉定,研究人員嘗試用無線傳感器將葡萄園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通過無線寬帶網絡傳輸至控制中心——在這個無線寬帶網絡全城覆蓋的“無線城市”,物聯網“小試牛刀”,總投資達8億元的全國首家物聯網中心已捷足先登;在閔行區,太陽能50MW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産線已正式投産運行,一項光電轉換效率可提升至18%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也在醞釀中;在浦東,總投資達145億元、面向國內市場的首條90-65-45納米技術等級的12英寸晶圓生産線項目正式啟動……

    “上海先進製造業發展的空間巨大、潛力無窮,我們將集中力量,匯聚國際一流人才,大力研發對整個産業鏈具有控制力,具有核心技術的前瞻性、高附加值、低碳特徵的産品。”嘉定區委書記金建忠説。

    “目前,上海産業結構調整呈現‘四個快於’,即高新技術産業增長快於全市工業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長快於工業總産值增長,工業利稅增長快於工業增加值增長,信息服務業增長快於全市服務業增長。”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敏浩説,“十一五”前四年,上海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了17%,其中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2%。

    對於經濟不斷“變輕變綠”,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國平感慨不已,改革開放30年來,無論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攻堅破冰,還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先行先試;無論國企改革脫困的“壯士斷腕”,還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揚帆遠征”……面對肆虐的金融海嘯,上海結構調整的步伐不退反進,從“兩個中心”國家戰略,到原南匯、浦東兩區合併,大虹橋商務區規劃,一系列著眼未來、縱橫捭闔的大手筆相繼出臺,上海在轉變發展方式的征程中,又一次站到了前列。

    籌博辦博,時不我待搶機遇

    就像是一艘全速航行的巨輪,率先部署啟動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上海,又將在“世博年”裏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如果説金融危機給上海施加了巨大的‘倒逼力’,上海世博會則有望成為上海轉變發展方式的內生‘發動機’。”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周波説。

    漫步綿延一公里的世博軸,6朵“喇叭花”盛開在“白雲”間。陽光通過這些喇叭口傾瀉而下,為世博軸地上地下四層空間提供自然光照;雨水則被收集在7000立方米的地下空間,為衛生清潔和綠地灌溉提供用水;空調系統則利用了黃浦江水源熱泵與地源熱泵,冬暖夏涼……在即將揭開面紗的世博園區,處處可以感受到這樣的“低碳脈動”

    “一切始於世博會”。150多年來,蒸汽機、電燈、電話、電梯、汽車、飛機、航天器這些跨時代的發明都在世博會第一次亮相並改變人類生活,而沿著上海世博會鋪就的“起飛跑道”,新能源、物聯網、半導體照明等經過前期悉心培育的新興産業有望完成最後衝刺,最終跨過大規模商用門檻。

    “要充分利用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大好時機,充分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使世博會不僅僅是自主創新成果的‘體驗場’,更要成為新興産業發展的‘風向標’和‘孵化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動員令”,催促著全市上下快馬加鞭。

    在東海之濱的臨港産業園,上海電氣正在興建集核島、常規島、大型鑄鍛件于一體的綠色能源——核電製造基地,其為世博工程提供的直接、間接服務以及設備、機械和器材達100億元人民幣。在世博園區內外,上汽集團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産業化的步幅:年內,綜合節油20%的榮威750混合動力轎車將批量投放市場;2年內,節油50%以上的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和純電動轎車也將推向市場。

    “舉辦世博會是上海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契機。”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表示,世博會為科技成果的展示搭建了一個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平臺,成為引領科技發展的風向標;世博會中新技術的應用和示範推動了技術變革和産業革命,帶動形成了新的産業和經濟增長點,將有力帶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

    早在4年前,科技部等有關部委就和上海市政府啟動了“世博科技行動計劃”,佈局並實施科技攻關項目232項,已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科技成果1100項,4G通信網絡、“電子標簽”技術等許多項目成果已得到實際應用。

    曾經為上海帶來光榮和驕傲的傳統工業和傳統增長模式,正在被新興工業和新的增長方式替代。百年工業老區楊浦,依託區內的復旦、同濟等高校優勢,初步形成了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新興産業體系,二、三産業增加值比例調整到22.3:76.4,高新技術産業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吸引了美國矽谷銀行、聯合國南南技術産權交易所等公共服務平臺入駐。今年初,楊浦被科技部確定為全國首批20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區)之一。

    由原浦東、南匯兩區合併以後形成的新浦東,正以二次創業的激情,爭當轉變發展方式的領頭羊。作為承擔上海“兩個中心”國家戰略的核心功能區,浦東創造的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的比重超過40%。迪士尼項目獲批;中國商飛公司的總部基地與設計研發、總裝製造等兩大中心雙雙落戶;上海光源工程、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等一系列“國家隊”項目紛紛在浦東生根發芽……

    今年,上海在新能源、海洋工程、新材料等9個重點領域有望實現産值8400億元左右,比上年再增14%。世界最大的12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抽汽汽輪機,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國內最大的8英寸外延晶片量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填補國內空白的創新橫空出世。

    “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規律表明,上海經濟轉型的方向應該是形成以服務經濟為核心的産業結構。”肖林説。2009年,上海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59.4%,人均GDP也早已突破1萬美元,基本達到向服務經濟轉型的國際標準。

    與“兩個中心”建設相呼應,上海高端外向型服務業版圖已呼之欲出:洋山港、外高橋港、浦東機場空港以及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三港三區”崛起于東海之濱,挑起國際航運中心大梁;在黃浦江兩岸,陸家嘴金融城和外灘金融集聚帶“一城一帶”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心臟;再往西,大虹橋商務區正在構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雛形。

    謀劃“後世博” 為未來發展早蓄能

    半月前,上海百年地標外灘歷經兩年多的綜合改造,再次敞懷迎客。綿長的濱水區、寫滿上海人浪漫記憶的情人墻,與一頭出自美國華爾街“金融牛”設計者之手的“上海金融牛”雕塑一起回歸。

    在打通交通瓶頸的同時,新外灘無疑將成為上海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力促産業升級轉型的新動力。“整個2.6平方公里的外灘金融聚集帶,將被打造成全國性的、有國際影響力的資産管理中心、資本運作中心和金融專業服務中心,‘東方華爾街’和‘上海的香榭麗舍大街’,將成為外灘發展的兩大目標。”黃浦區區長周偉充滿信心地説。

    隨著世博會的臨近,多個重點項目正在上海接連竣工:匯集航空、高鐵、城鐵、高速公路、磁浮、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工程虹橋樞紐投入運營,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建成通航,多個軌道交通、隧道工程相繼建成通車……這既是上海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的客觀需要,更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硬體”必備。

    在全力衝刺迎世博的同時,上海已開始著手研究部署“後世博”。在世博籌辦期的投資效應和展期的需求效應之後,上海經濟的下一輪長期增長驅動在哪?

    “我們要牢牢抓住舉辦世博會的契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千方百計用好世博成果,認真謀劃好‘十二五’發展,充分吸收借鑒各國和各地區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發展理念,把世博會帶來的無形資源轉化為謀劃下一步發展的思路和舉措,使世博會真正成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韓正説。

    專家表示,世博會展示的新技術、新産品、新理念,涉及到規劃科技、生態建築、安全應急等前沿性、戰略性、開創性領域,對上海搶佔新一輪戰略性新興産業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而日本關西經濟帶、葡萄牙裏斯本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區、西班牙賽維利亞科技園等“世博後”産物無不印證:世博會一定會給當地服務業帶來突破性提升。

    上海,顯然也寄望通過世博會提升其金融、設計、旅遊會展、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的産業能級。“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尤其要在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稅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戰説。

    本屆世博會的“低碳”理念,也有望推動上海加快完成“低碳經濟”佈局。亞洲第一座海上風電廠——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範項目34颱風機日前全部安裝完成,將串起風機製造、配套、安裝、維護的完整産業鏈。相關人士透露,崇明、臨港、虹橋商務區已被初步確定為上海的低碳示範區。

    草長鶯飛的三月,原財政部部長項懷誠、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等政商學界知名人物,被邀請至浦東,為浦東新區加快發展轉型出謀劃策。“2010年世博會完全可能成為浦東新的開發高地和發展引擎,推動浦東在更高起點上實現二次跨越。”上海市委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姜樑説。

    眼下,全世界都在聚焦上海世博會的開幕,而在184天的世博會期後,那些令我們驚奇、感動的展示,是否會在“後世博”時代轉化成難以估算的“世博紅利”和“世博效益”,真正讓上海世博會成為一屆“永不落幕”的世博會,更加令人期待。

 
 
 相關鏈結
· 羅志軍:改革創新 打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
· 青海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 田力普:知識産權工作要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
· 呂祖善代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要的是轉變經濟發展理念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