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抗旱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契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州4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王麗、張周來)西南地區特大旱災的影響,凸顯了當地農業“靠天吃飯”的嚴峻現實。目前旱區不少地方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轉變發展思路和方式。嚴酷的旱情或許成為西南地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一次契機。

    西南大旱固然是自然現象,但乾旱對農業生産和群眾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與當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足和水利設施結構性短缺、抗旱能力不強有關。西南地區是我國水資源相對富足的地區,旱災影響尚且如此嚴重,可見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展節水型農業對於我國廣大農村的重要性。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上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好節能、節水等工作,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節水灌溉面積。這是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的長期實踐、總結近年來抗旱工作經驗提出的。

    我國18億多畝耕地中,至今仍有一半左右是缺乏灌溉條件的“望天田”。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高效農業、科技農業,走集約型、效率型發展道路,既十分緊迫,又有極大空間。這方面國際上也不乏先例。嚴重缺水的以色列借助先進滴灌技術,農業用水總量數十年來保持基本穩定,而農業産出卻翻了5番,即使在南部沙漠地區也鮮有因旱受災現象。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更大壓力,依靠技術進步和管理進步,大力提高發展質量刻不容緩。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貴州第一産糧大縣遵義,技術人員指導群眾將用水量大的“田間育秧”改為用水很少的“旱育稀植”,探索集中育苗節水技術,盡力搶奪農時,減少損失。在廣西不少地方,農民開始在甘蔗地裏用地膜覆蓋套種木薯、西瓜,雖然甘蔗受旱減産,但套種作物豐收有望;一些地方採用大棚滴灌技術種植西瓜,比傳統灌溉節水70%以上,瓜苗長勢良好。

    大膽求變就能化危為機,併為長遠發展積累財富。我國是一個旱災比較常見的國家,如何以抗大旱為契機,既抓緊解燃眉之急,又著力謀劃可持續發展之策,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無疑是一道值得認真解答的考題。

 
 
 相關鏈結
· 水利部赴四川指導保飲水保春播保春灌等抗旱工作
· 新華時評:防止群眾因災返貧是抗旱救災重中之重
· 雲南旱情持續 各地全力抗旱多措並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