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在生命的極限
——玉樹災區消防部隊救援紀實
新華社玉樹4月16日電(新華社記者鄒偉、李志暉、朱國亮)滿目瘡痍,遍地廢墟,逝者已逝,生命的希望猶存。此刻,距離玉樹這座高原小城遭遇7.1級地震已經過去了50多個小時。16日8時,記者在救援現場遇見了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前線救援消防部隊總指揮王沁林。他説,參戰的許多官兵已經40個小時沒合眼,“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現在還剩下不到24小時,我們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有生命跡象的地點,和時間賽跑,和生命賽跑!”
一根根木樁被撬起,一塊塊礫石被挖出,一個個身著救援服的身影在閃動。16日9時,在玉樹縣結古鎮的一處廢墟,來自廣東消防總隊的30多名官兵正在緊張施救。這裡原本是一家名為“愛車e家”的洗車場,如今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旗標在風中飄動。救援現場圍滿了群眾和記者,希望在人們的眼中閃動。
“這裡探測出有生命跡象,儘管很微弱,但我們絕不會放棄!”參與救援的廣州消防支隊戰士吳愛惜説,這家洗車場的建築是土木結構,其中還混雜有磚石。目前已經挖開了樓房的頂板,也挖到了床,但還沒有發現生還者。在這片廢墟上,他們會一直循著生命跡象搜尋下去。
10時25分,重慶消防戰士張奇根據扎卡西路居民提供的線索,隻身從廢墟中救出了45歲、半昏迷的澤仁多吉,立即送往西寧接受救治。記者看到,當地的房屋主要是土木結構的,有的甚至是石頭、泥土壘砌的,地震後大都成為一堆碎片,被埋者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倖存可能性較小。
“玉樹地處高原高寒地帶,許多被困者可能撐不到72小時的生命極限。”王沁林告訴記者目前所有消防部隊已全體出動,抓緊一分一秒,以尋找生還者作為最大目標。搜救重點已由經過多輪搜尋的學校、商店、賓館等,轉移到仍可能有人存活的背街小巷、郊區村落,救援人員將進行撒網式勘查,一旦任何地點傳來生命跡象,就立即投入大部隊趕往救援。
結古鎮27歲的桑德才仁説:“現在的救援主要靠政府了。地震發生後,搜救人員及時趕到現場,沒有他們,許多當時的倖存者可能仍然埋在廢墟裏不能獲救。”
同樣面臨極限的,還有參加救援的官兵。體力的、心理的極限,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他們。“我們是第一支到達現場的救援部隊,一直在轉戰各個地點投入救援,一些官兵不顧自己的家人還被埋在廢墟裏,是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在工作。”青海省消防總隊玉樹支隊政治部幹事張銘泰説。
高海拔,高寒氣候,是對參戰官兵身體的最大挑戰。許多人來自平原地區,他們經過的路上,海拔超過4200米以上的路段就有四處,最高點達到5300米,一到玉樹就出現了強烈的高原反應,嘔吐,頭暈,甚至感冒發燒。“在14日當夜,抵達的救援部隊已經有1200人,但總共只有兩頂帳篷。不講任何條件,就是為了搶救生命。”公安部消防局戰訓處副處長魏捍東告訴記者。
在消防部隊的露天宿營地,記者看到,一些生病的戰士就地打著吊瓶,有的和衣而睡。他們一天的食品就是一袋方便麵,沒有熱水,只能幹咽。
“我們的官兵們有的是剛拔了吊瓶,有的是剛剛嘔吐完,就立即趕往搜救現場,由於在高海拔環境下晝夜奮戰,很多人已經接近體力的極限。”魏捍東説。青海消防總隊蘭州支隊的一個戰士剛剛從一個救援地點撤下來,嘴唇已經沒有了血色,眼中滿是血絲,來不及多説一句話,就匆匆趕往下一個傳出有生命跡象的救援地點。
救援官兵們的心理也面臨著極限的挑戰。許多用生命探測儀搜尋到的被困者,在施救的過程中就沒了氣息,存活的幾率很低。“我們十幾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就是為了一條生命,可是看著被困者在你眼皮底下逝去,施救工作功虧一簣,那種巨大的悲傷和失落,給人的心理帶來的障礙難以語言形容。”一位搜救人員説。
四川消防總隊甘孜支隊的參謀長劉健也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從甘孜到成都,從西寧到玉樹,經過35小時的摩托化行軍到達災區後,他們立刻投入了工作。
“不管是一線救援還是後勤保障,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衝刺的速度在進行,分秒必爭,這是救人的最後黃金期。”劉健説。
衝刺,衝刺!連日來記者看到,救援人員一來到災區,簡單集合分組後,來不及吃飯就立即就投入了救援工作,用工具撬、電鋸、鏟子,甚至手刨,只求儘快將深埋在廢墟中的居民救出。重慶消防總隊的200多官兵,除了用搜救儀和搜救犬掃描市中心以西約一公里的責任區域外,每看到有人圍在一堆廢墟上,就趕緊衝上去詢問是否還有人埋在下面。“隨著時間的流逝,失望的可能就越大,必須抓住每一分鐘。”重慶消防總隊的一位消防戰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