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産人工耳蝸研發生産進展迅速有望打破洋貨壟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4月24日電(記者 仇逸 馮源)人工耳蝸是聾啞患者開啟有聲世界的鑰匙,但其市場長期被昂貴的進口産品壟斷。記者從24日在杭州舉行的全國人工聽覺植入研討會上獲悉,國産人工耳蝸的研發和臨床驗證進展迅速,有望打破洋貨壟斷,讓我國2780萬名聾啞患者享受平價優質産品。

    這次研討會是由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主辦的,全國100多名聽覺領域的頂尖專家共同就國産人工耳蝸研發和臨床驗證的現狀、人工耳蝸新技術與發展趨勢、手術適應症掌握與並發癥等進行了深入研討。

    大會主持人、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上海市聽覺醫學臨床部主任遲放魯教授介紹説,目前,國産人工耳蝸正在加速産業化,其預期價格僅為進口産品的一半。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目前幫助重度聽力損失的聾啞人恢復聽覺的唯一有效手段。據統計,我國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2780萬人,其中300多萬人是嚴重的聽力損失,而每年新生的嚴重聽力損失的聾兒約有3萬人。從1994年起,我國累計開展的手術達1萬餘例。目前,全國已經有上百位醫生擁有人工耳蝸植入的經驗。

    但是,我國人工耳蝸技術基本依賴價格高昂的進口産品,讓絕大部分病人望“洋”興嘆。北京友誼醫院張道行教授是國內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最多的專家,共實施了1800余例手術。他告訴記者,目前人工耳蝸市場被美國、奧地利和澳大利亞等國企業壟斷,産品單價不少於10萬元人民幣。而國産耳蝸將有效帶動耳蝸價格下降,降低手術門檻。

    在這次研討會上,遲放魯教授報告説,目前國産人工耳蝸正沿著自我摸索再成果轉化,海外中國人自主研發和國內企業合作、同時吸引國內外一流專家共同參與研發以及國外研製國內生産等不同模式發展,形成了多點開花的局面。

    記者從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獲悉,《全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規劃(2007-2015年)》提出了2015年我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工作的目標:“新生聽力障礙兒童助聽器佩戴(含人工耳蝸植入)率達90%;聽力障礙人群中聽力保健與康復知識的知曉率達60%”。遲放魯表示,國産人工耳蝸的研發生産乃至運用,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巨大推動力。

 
 
 相關鏈結
· 人工耳蝸的作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