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5月8日電(記者張樂)我國高校正在開展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控煙教育,以在大學階段培養和加強這些未來的公共衛生人員的控煙意識和控煙能力。
記者從7日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公共衛生控煙能力建設項目研討會上獲悉,目前,已有包括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內的全國31所大學已經或正在進行控煙能力建設,項目覆蓋到除西藏外中國內地的每個省區市。
這個項目主要針對以上大學醫學院的公共衛生專業學生展開。具體內容包括開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控煙教程,並將其納入公共衛生專業的教學大綱。開展包括課堂課程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和互聯網教學等在內的多種教學實踐,出臺校園無煙政策,並完成“無煙校園”建設目標。
項目負責人、浙江大學醫學院控煙研究中心主任楊廷忠教授介紹,我國于2005年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然而,具體實施卻並不順利,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缺少控煙專業人員。
“疾控人員是整個社會控煙的主力軍、指導者,業務指導著全社會的控煙。但目前這些人在此前的大學教育中,卻沒有受過系統的控煙教育,控煙倡導行動能力培訓缺位。”楊廷忠教授表示。
目前我國總共有76所院校設有公共衛生專業,每年有5000多名學生畢業。但此前幾乎沒有高校醫學生的在校課程學習中包含了控煙理論與技能的系統教育。
為此,在一個具有百年曆史的國際學術機構——國際防癆和肺部疾病聯合會的支持和資助下,部分中國高校于2007年開始了積極地探索。700多名受過系統控煙教育的公共衛生專業學生走向社會,給全社會的控煙帶來了積極的正面效果。在此基礎上,資助方和項目方將試點高校由原來的7所增加到了31所。
“我們很高興看到一期的教學成果能夠向更多的地區、高校和學生輻射。”國際防癆和肺部疾病聯合會中國資源中心主任林岩相信,這對將來中國控煙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與會的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副主任姜垣研究員也對此給予了高度肯定。她認為,“從高校公共衛生專業的學生入手,開展控煙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將能夠有效推動中國的控煙進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産國和消費國。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有3億到3.5億的吸煙人群,男性的吸煙率超過50%,每年由於吸煙造成的死亡約120萬人。
作為全球布隆伯格控煙項目的一部分,資助者和參與方均希望,借此快速推進中國公共衛生控煙能力建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