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轉型
——訪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朱永芃
核心提示:在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電力行業佔50%,基本上來自火電排放。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風力發電為特色,以佔全國24.32%的風電裝機,實現了全國26.1%的電量和33%的利潤。風電發展的成功,為國電集團企業轉型打開了一扇門。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我國發電行業面臨著效益下滑,資源、環境壓力大等困難,發電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十分迫切。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朱永芃説,2008年初,電力消費需求明顯減弱,全行業盈利能力大幅降低,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使電力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風電為企業轉型打開一扇門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體,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長期維持在70%左右,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在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電力行業佔50%,基本上來自火電排放,燒1噸煤要排放3噸的二氧化碳。大力推進電力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
國電集團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朱永芃説,風力發電是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的特色,去年底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上市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但説明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産業的戰略決策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有助於提升我國新能源産業的國際形象,同時也充分證明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是發電企業在新形勢下的歷史使命和發展機遇。龍源公司2009年風電産業利潤總額12.1億元,龍源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後,國電集團資産負債率降低3個多百分點。
2009年,國電集團裝機534.52萬千瓦,發電量70.27億千瓦時,利潤12.8億元,國電集團以佔全國24.32%的風電裝機,實現了全國26.1%的電量和33%的利潤。國電集團緣何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呢?“這得益於國電集團確立了‘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的發展戰略,投資堅決向新能源傾斜。”朱永芃告訴記者,近兩年風電投資平均在200億元左右,佔國電投資總額的30%,風電裝機以每年300萬—350萬千瓦的速度增加,保持了規模效益。2009年風電場每千瓦造價較國內平均水平低約10%,利用小時數2268小時,較全國1861小時高22%。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世界能源領域正在孕育一場變革,國家提出把新能源作為應對危機的新興戰略性産業,前所未有地加大了扶持力度。風電發展的成功,為國電集團企業轉型打開了一扇門。
能源變革中最有潛力的是電力
“發電企業在推動能源變革、大力發展新能源中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朱永芃對記者説,首先,我國電源結構中,火電裝機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能源轉換的終端效率僅30%左右,其一次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均佔全國一次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一半,所以,能源變革中最應該變革、最有潛力的是電力。其次,在這次新能源變革中,大部分應用領域和創新技術都集中在電力工業,發電企業應抓住歷史機遇,在推動能源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第三,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電力工業發展迅速,在常規電力裝備和管理水平上與發達國家已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圍繞新能源的高新技術産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不大,完全有能力和條件搶佔産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通過認真分析新能源發展形勢,總結電力工業發展的經驗得失,立足公司在新能源、高新技術産業的技術和規模優勢,國電集團提出了“著力推廣清潔煤發電技術,建設節能環保燃煤電廠;著力提高水電開發的規模和質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著力發展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佔領新能源開發的制高點;著力開展煤炭綜合開發利用,建設大型低碳化能源基地;著力發展以新能源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産業,形成行業領先的新興産業集群”的措施。
“到2015年,國電集團火電機組中30萬千瓦及以上的清潔燃煤發電機組比例將提高到90%以上,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裝機容量超過30%。”朱永芃對記者描述著國電集團的目標,到2020年,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裝機容量將佔40%以上,新能源産業形成規模,能源結構全面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