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強志,興國之本
--寫在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開幕之際
新華社合肥5月16日電(記者王正忠、王聖志、程士華)五月的古城合肥,春意盎然,激情涌動,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16日在這裡隆重開幕。這是體育的盛會,也是全民的節日。
代表著國內最高非奧項目水平的全國體育大會,自2000年創辦以來,展示出群眾體育的魅力,傳遞著全民健身的理念,為人們點燃參與運動的熱情。從競技體育攀登世界高峰,到全民健身提升國民體質,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比翼齊飛,彰顯著中國正闊步向體育強國邁進。
體育是重要的民生。身心的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産力,是人們幸福生活的主宰力,更是國家興旺發達的生命力。
改革辦賽方式 力推全民健身
促進我國非奧運項目的普及和提高,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是全國體育大會秉承的宗旨。“這次四體會,組委會實行‘低票價’定價原則,近半數賽事門票免費贈發;首次把大會分為‘賽、展、論、遊’四大版塊,預計帶動賽事觀摩和參與人員近百萬人次,”合肥市副市長楊增權説。
據四體會票務負責人介紹,根據項目特點,四體會競賽項目門票分為10元、20元、40元和60元四檔價位。累計將印製35萬張門票,採取售票與免費申領相結合的方式,以保證讓每一位普通市民都能有機會參與,其中15余萬張賽事門票為免費門票。
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代表隊首次亮相全國體育大會,是四體會的又一創意。來自全國的社體指導員代表不僅參加開幕式入場,還將於賽會期間,深入基層,進行技能展示,指導科學健身。
在後奧運時代的歷史新時期,國家體育主管部門以三大傳統體育運動會之一的全國體育大會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改革,讓體育更加貼近人民生活,期待更多的民眾參與健身。
據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劉國永介紹,在大力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新形勢下,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全國體育大會的改革問題,確立了以辦賽方式改革為重點,以獎勵辦法改革為突破口,在遵循競賽規律的同時,淡化金牌、淡化錦標,突出重在參與、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樂的原則,打破綜合性運動會傳統的評價模式,充分調動參賽、辦賽及各方面的積極性,著力打造水平最高的非奧項目競技平臺,生動多樣的健身活動普及平臺,內涵豐富的體育文化展示平臺,實現競技性與群眾性有機統一,推動非奧運項目健康發展。
民生體育 健康中國
國運盛,則體育興。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共和國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體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
從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我國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位列奧運會金牌榜第一。我國的競技體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不僅要發展競技體育,更要發展群眾體育。黨和政府將體育視作重要的民生,先後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推動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龍舟、摔跤、圍棋……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得以蓬勃發展。我國全國體育大會項目不斷增多,從第一屆17個發展到第四屆的34個。
“除舉辦全國體育大會,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舉辦6屆農民運動會、8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7屆殘疾人運動會、9屆中學生運動會和8屆大學生運動會,有力地促進了全民健身,”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盛志國説。
為了適應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1995年6月,國務院批准下發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盛志國透露,綱要實施15年來成績斐然。
--群眾體育設施遍佈城鄉。我國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投入數百億元資金,建成城鄉體育場地超過100萬個,成為我國全民健身獨特的“風景線”。國家還專門針對西部地區及其他“老、少、邊、窮”地區開展了“雪炭工程”,幫助這些地方發展公共體育設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006年正式啟動,全國已投入50多億元,在廣大農村地區建成公共體育設施20多萬個。
--群眾體育組織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針對農民、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體育發展規劃。數十萬社會體育指導員活躍在城鄉健身活動站點,組織健身活動,傳播健身知識,傳授健身技能,管理健身設施,引領健康生活方式。群眾自發組建的各類體育協會如雨後春筍。
位於安徽北部的阜陽市是一個農業大市。這個市目前已有花鼓燈、健身操、柔力球、太極拳等各類群眾體育協會20多個,僅市區就有幾十萬人參加了體育協會。“這些協會為群眾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四體會跳傘比賽開幕式上的文體表演,就是由市各類群眾體育協會編排、表演的,”阜陽市市長孫雲飛説。
--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各地積極開展“億萬青少年兒童健身活動”、“億萬農民健身活動”等,“體育下鄉”、“體育進社區”活動日益深入,“全民健身博覽會”、“元旦登高”、“春節長跑”等活動特色鮮明,“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啟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深入人心。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説:“《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15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全民健身領導機構日益健全,體育行政管理和事業服務機構不斷充實,體育社會團體形成網絡,健身活動站點廣泛覆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迅速壯大,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基本建成。”
在全民健身計劃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果的背景下舉行的四體會,將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體需求,促進全民健身事業廣泛而深入的開展。
全民健身計劃,正在著力打造一個“健康中國”!
人民幸福的基石 社會和諧的推手
發展體育事業,是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的必然要求,“以人為本”,是一個國家科學發展的重要標誌。
無論傍晚還是清晨,記者徜徉在合肥市區,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群眾鍛鍊的身影。在動聽的音樂中,他們或揮動彩扇,或扭腰敲鼓,或翩翩起舞,生命的活力勃然怒放。如今的中國人,在豐富多彩的體育生活中,體驗快樂人生。
體育促進交流,體育催生和諧。人們在參與群眾體育運動中,互相認識、互相了解、加強交流、促進友誼。
合肥市民劉功霞最近一直忙著排練,她將與合肥市800位群眾,在四體會上展示健身氣功表演。今年46歲的她是紅鑫校區晨練點的太極拳老師,她一直鑽研太極拳太極劍,還在全國性的比賽上拿過名次。她説:“5年前,我在小區裏打太極,有人看我打得好看,就跟我學,現在和我一起晨練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集體鍛鍊,讓大家成為朋友,也促進了鄰里和睦。”
體育增強體質,體育改善民生。蓬勃發展的群眾體育,讓中國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一舉進入體育大國的行列,人均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提高到現在的70多歲。
合肥市丁香社區張翻身老大爺曾經參加過上甘嶺戰役,今年82歲的他堅持長跑已經39年。張翻身老人中氣十足地説:“(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我一身都是病,腰肌勞損、關節炎、結腸炎、頭痛。從1971年開始,我開始長跑。一年之後,不怕冷了,也不感冒了。經過長期鍛鍊,我的病好了,現在幾千米跑下來輕鬆自如。”
在他的帶動下,很多人加入到長跑的隊伍中來。2008年他還作為奧運火炬手參加了火炬傳遞活動。“鍛鍊給我帶來健康,我要堅持下去,享受快樂的晚年!”
體育培育市場,體育促進發展。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體育健身服務業、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用品業為主要內容的體育市場框架體系。
體育産業化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産業”,一些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預言,體育産業將成為21世紀四大産業之一。據統計,目前我國體育産業年總産值為3000多億元人民幣。在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體育産業增加值已經佔當地國內生産總值的1%左右,體育産業的增長速度總體上也遠遠高於經濟增長速度,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健身強志,興國之本。體育事業的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努力實現偉大復興的精彩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