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部部長:毫不動搖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17日   來源:《求是》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只有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才能不斷破解農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和難題,提升農業産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一、充分認識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加快推進,城鄉之間、農業與非農産業之間聯絡日趨緊密,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對農業基礎性支撐作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尤為重要和迫切。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産業。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會逐漸降低,這是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沒有變,農業依然是衣食之源、發展之本。經濟越發展,城鎮化、工業化水平越高,越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這是保障工業化、城市化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2008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分水嶺,標誌著我國已進入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推進時期。從國際經驗看,現代化加速推進期既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機遇期,也是農業發展的風險期;把握得好,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把握不好,農業發展則會出現徘徊甚至倒退。美國、西歐各國在進入這個階段後,都注重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而拉美國家在這個階段由於輕視農業農村發展,整個國家由此陷入經濟徘徊、社會動蕩的發展“陷阱”。因此,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期,只有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從而擴大發展迴旋餘地,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擴大國內需求、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是實現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目標的戰略舉措。擴大消費需求,潛力在於擴大農村消費需求,關鍵在於使農民有消費能力,核心在於增加農民收入。目前,我國農村消費嚴重滯後,佔總人口近2/3的農民僅消費了全國1/3的消費品。農村消費水平低,根本原因是農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年,儘管農民收入增長較快,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2004—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由3.21:1擴大到3.33:1。農民收入增長相對遲緩主要源於農業內外兩方面。從農業內部看,目前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不足第二産業的1/7,不到第三産業的1/3,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很難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産率,制約了農民的農業收入。從農業外部看,外出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就業技能還難以滿足就業崗位的需要,制約了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的規模擴大和充分就業。因此,無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增加農民的農業收入,還是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就業,拓展農民的非農收入來源,都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增強農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國農業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一方面,小麥、玉米、大豆等大宗農産品的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價格,國外低價農産品的進口壓力始終存在;另一方面,園藝、畜禽、水産等優勢農産品出口難度加大,競爭優勢面臨挑戰。我國農産品貿易已連續6年呈逆差走勢。當前,發達國家正在大力推動農業尖端科技研發應用,跨國公司正在加快産業佈局和資本滲透,在種業等關鍵領域搶佔發展制高點,給我國農業産業安全帶來新的風險。特別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不僅沒有放鬆農業,反而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作為克服危機的重要戰略,在新能源、低碳經濟等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將對未來國際農業發展格局産生深刻影響。因此,只有加快轉變我國農業發展方式,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改善要素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增強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農業是高度依賴資源條件、直接影響自然環境的産業,農業的資源利用方式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資源消耗過大等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農業用水量佔全社會用水量的70%以上,有效利用率只有40%多,而先進國家達到70%多,以色列達到80%—90%。我國化肥、農藥利用率僅在30%—40%之間,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是美國的兩倍多。從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看,每年來自農業面源污染的化學需氧量(COD)1324多萬噸。農業生態環境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勢頭沒有明顯改變。農業發展方式如果不轉變,資源環境約束不突破,農業發展就沒有前途,國民經濟發展也將受到影響。因此,只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才能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明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思路和重點

    現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出現了多年難得的好形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面臨難得的機遇。糧食連續6年增産,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基本穩定在5億噸水平上,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奠定了物質基礎;初步建立的強農惠農政策框架,農業支持保護水平的逐漸提高,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政策保障;農業科技進步取得的新進展,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的穩步提高,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動力支撐;不斷完善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業組織化程度的穩步提升,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制度保障;農民收入連續6年的快速增長,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經濟基礎。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農業基礎仍不牢固,農業發展方式仍然粗放,農業勞動者總體素質不高,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和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産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以夯實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主攻方向,以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為關鍵環節,以加快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切實把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努力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鞏固農産品保障能力,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力爭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上取得新進展,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爭取新突破,在發展現代農業上取得新成效。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涉及方方面面,要重點在五個方面實現根本性轉變。

    一是促進農産品供給由注重數量增長向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和質量安全並重轉變。近年來,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我國農産品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據測算,到2020年糧食自給率要穩定在95%以上,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400萬噸、肉類80萬噸、植物油50萬噸。而在國際農産品市場變化加劇的情況下,我國利用國際市場調劑餘缺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總量平衡、結構優化、質量安全的壓力不斷增大。因此,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保障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同時,要堅持推進産業結構、産品結構、區域結構調整,不斷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與競爭能力。

    二是促進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緩解我國農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必須轉變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採取綜合措施,切實加大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深入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發展循環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面源污染,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永續發展。

    三是促進農業生産條件由主要“靠天吃飯”向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轉變。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既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關鍵環節,更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條件。要堅定不移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強化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形成穩定有保障的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四是促進農業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總體上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相對缺乏適應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的新型農民。要把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撐。

    五是促進農業經營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提高組織化程度轉變。我國農戶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特殊的國情又決定了不能簡單地通過土地的集中來解決小生産與大市場的矛盾,這就需要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要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要大力發展各類産業化經營組織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戶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方式,切實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把農戶引領到農業商品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軌道上來。

    三、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構建農業現代産業體系。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日益增長和升級的農産品需求,繼續做大做強農業産業,構建農業現代産業體系。要加大糧食戰略工程實施力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進國家糧食核心産區和後備産區建設,健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施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提升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産業、現代畜牧水産業的比重,加快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産品産業帶。大規模開展園藝産品生産和畜牧水産養殖標準化創建活動,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實行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産、品牌化銷售和産業化經營,進一步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

    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把建設高標準糧田、改造中低産田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抓住中央大幅度增加基礎建設投入的有利時機,全面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建設工程、新一輪“菜籃子”建設工程等項目,科學謀劃和實施一批提高保障支撐水平、增強發展後勁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跨上新臺階。探索建立國家獎補與農民投資投勞相結合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機制。積極推動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

    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大力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産經營信息化。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和科技儲備,積極搶佔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等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開發農業節約型技術。堅持規模化、標準化的種子産業發展方向,依託大企業和大基地做大做強種子産業。大規模開展糧食高産創建活動,集成推廣良種良法,通過提高單産水平來克服耕地資源限制。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積極提供新品種供應、新技術推廣、統一耕種收穫、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農資統購統供等服務,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創新農業體制機制,是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在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業經營制度,大力提升農業産業化經營水平,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增強集體服務功能。

    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大力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戰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逐步建立與國家經濟實力相稱、有利於強化農業基礎的支持保護制度。持續加大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力度,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繼續擴大農業補貼規模,提高補貼標準,完善補貼辦法,逐步形成目標清晰、收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農業補貼政策框架。完善主要農産品最低收購價制度,健全重要農産品臨時收儲政策,提高農産品價格保護水平。加大農産品出口支持力度,推動完善農産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創新農村金融制度,通過機構、組織、産品和服務創新,滿足農村金融服務需求。

    進一步強化對農業的管理和調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功能,不斷加強和改善政府對農業的管理和調控,確保中央關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大部署落到實處。要加強利益協調,建立健全利益補償機制,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這是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積極轉變農業部門職能,重點強化技術推廣、檢驗檢測、行政執法等關鍵環節。借鑒“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做法,以主産區為重點逐步建立新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地方政府夯實農業基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責任。(作者:農業部部長)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召開部分省市夏季農業搶收搶種工作會議
· 山西省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就地就近培訓農村勞動力
· 陳曉華: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
· 黑龍江組織百餘名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助力春耕生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