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指明了方向。當前,加強和改善保險監管,實現保險業發展方式轉變,對於切實推進國民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具有重要意義。
一、保險監管在促進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上發揮著積極作用
從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面對國內外極為複雜的經濟金融環境,保險監管系統堅持“防風險、調結構、穩增長”的方針,取得了明顯實效。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提升風險防範能力。一方面,關注風險易發環節,突出風險防範重點;另一方面,以應對危機為契機,完善全面風險監管機制。經過全行業共同努力,我們不僅有效防範了各種新的風險,而且甩掉了歷史遺留包袱,完善了防範風險的長效機制,積累了駕馭複雜形勢的寶貴經驗。
努力化危機為機遇,不斷提高行業科學發展水平。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中,我們通過監管促進結構調整,轉變行業發展方式;通過監管促進內控制度建設,提升行業管理水平;通過監管促進改革,增強行業發展動力;通過監管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
增強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強化出資人對公司經營行為的約束,建立對問題公司董事會、主要股東、獨立董事及監事長的通報制度,強化保險集團公司監管。全面推行分類監管,部分保監局根據地區實際,開展了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分類監管試點工作。整合監管資源,按照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的思路,設立稽查局和培訓中心,穩步開展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屬地監管試點。強化監管執行,2009年共處罰保險機構976家(次),其中責令停止新業務51家,吊銷營業許可證35家,責令撤換高管113人,分別對機構和個人罰款4241萬元和597萬元。
2009年保險業務增長好于預期,保費首次突破1萬億元,實現了13.8%的增速,保險公司總資産突破4萬億元。經營效益大幅提升,財産險公司總體扭虧為盈。全行業投資收益率6.41%,比2008年提高4.5個百分點。業務質量明顯改善,産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應收保費率、壽險期交業務佔新單業務的比例、退保率均為三年來的最好水平。
二、轉變保險業發展方式是促進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中國保監會一直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環節紮實推進。2007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分析了保險業發展存在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問題;2009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轉變發展方式不動搖。當前,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轉變保險業發展方式的緊迫性,痛下決心解決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
這是全面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需要。無論從宏觀經濟看,還是從保險行業看,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發展方式和業務結構的挑戰。國際經驗表明,在經濟週期性調整時,保險公司大都順勢調整結構,大力發展保障型業務。當前,要鞏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果,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保險業發展方式轉變。
這是防範化解風險的需要。粗放發展方式給行業埋下了風險隱患。比如,業務結構不合理,發展穩定性差,資産負債匹配的難度加大,收益過於依賴投資,使部分公司忽視承保業務的質量和效益,這是造成經營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行業的整體實力,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這是規範市場秩序的需要。市場秩序問題雖然表現在經營行為上,但深層次原因在於粗放的發展方式。在粗放發展方式下,穩健經營和理性競爭的理念遭到破壞,一些企業為了謀求短期利益,不計成本、不計後果、不顧行業整體利益,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只有從轉變發展方式入手,從根源上解決影響市場規範的體制機制問題,才能使市場秩序得到真正的規範。
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當前,部分保險機構不顧基本經營規律,進行非理性競爭,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這種粗放的發展方式是對保險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削弱了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抓住轉變發展方式,也就抓住了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牛鼻子”。
這是提高保險服務能力的需要。在産品單一、創新不足的發展模式下,靠傳統的思維和做法,保險業難以滿足社會多層次的保險需求。只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對保險業提出的新要求,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的總體設想
轉變保險業發展方式,根本途徑是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從而形成保險業以創新為動力、以內生增長為活力的發展模式。
以實現“三個轉變”為總體目標。一是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依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改善經營管理,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二是從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競爭轉變,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業的廣泛需求,不斷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三是從粗放開發資源向和諧利用資源轉變,注重可持續發展,為社會公眾提供誠信、優質和高附加值的保險服務。
以優化“四個結構”為著力點。一是優化市場主體結構,不斷完善保險市場準入機制,深入推進國有保險公司改革,鼓勵和支持中小保險公司、外資保險公司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二是優化業務結構,鼓勵和支持保險産品創新,開發競爭有優勢、市場有需求、社會有需要的保險産品,尤其鼓勵發展長期儲蓄型和風險保障型産品。三是優化渠道結構,引導公司合理配置銷售渠道,逐步形成不同渠道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格局,鼓勵保險公司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營銷模式。四是優化區域結構,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推廣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積極爭取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促進中西部保險市場加快發展。
以增強“五個能力”為主要任務。一是增強創新能力,健全以保險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保險創新機制。二是增強識別和防範化解保險風險的能力,深入研究後金融危機時代防範保險風險的重大課題,健全風險防控制度體系。三是增強盈利能力,提高承保業務質量,加強理賠管理,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嚴格控制經營成本。四是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合理開發和利用保險資源,積極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五是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圍繞新興産業和重點領域,加強産品研發和風險管理,不斷提高保險業的滲透率和貢獻度。
四、進一步加強改進保險監管,促進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
我們要遵循變方式、調結構、防風險、促發展的根本方針,著力推進科學監管、依法監管和有效監管,維護保險市場安全穩定運行。
要堅持防範風險不放鬆,著力維護保險市場健康穩定。既要善於在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更要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週密一些,防止由於估計不足和準備不夠陷於被動。要從維護行業穩定、金融穩定、社會穩定的高度,對面臨的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當前,要重點關注和防範五個風險,即防範資本金不足和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風險、防範資産管理的風險、防範公司管理和內控不到位的風險、防範境外金融風險跨境傳遞的風險、防範綜合經營的風險。
要加強市場行為監管,著力規範保險市場秩序。加大現場檢查力度,提高市場行為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財産險方面,以提高數據真實性和規範車險市場為重點;在人身險方面,以整治銷售誤導和規範銀保業務為重點;在保險仲介方面,以保險公司仲介業務合規性檢查為重點;在綜合性檢查方面,以加強總公司檢查為重點。推進建立治理商業賄賂長效機制。
要加強法人機構監管,著力提高保險監管效率。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對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公司採取更嚴格的監管措施。加強保險資産管理監管,加強制度建設,調整投資政策,強化風險管控,加強基礎建設。加強保險公司治理監管,強化保險公司股權管理,進一步完善公司監管責任人制度,繼續做好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屬地化監管試點。加強高管人員監管,嚴格高管人員準入和任職的條件,強化高管人員責任追究制度。繼續推進分類監管,改進法人機構分類監管指標,加強對中小保險公司分類指導。
保險業在實現自身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還要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服務。要充分發揮其風險轉移機制、社會互助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的作用,按照拓寬領域、增強功能、優化結構、改善服務的要求,切實提高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穩步推進“三農”保險發展。重點是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區域和試點品種,配合相關部門推進農業保險法律法規建設和政策性農業保險協調機制建設,創新“三農”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和村鎮保險試點。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支持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三農”保險發展。二是要大力推進健康養老保險發展。積極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三是要積極發展責任保險。大力發展旅遊保險,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安全生産責任保險、醫療責任保險等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責任保險發展。四是要推動出口信用保險發展。在資信調查、生産管理、商賬追收、貿易融資等環節,幫助出口企業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五是要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一方面要維護被保險人知情權,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再一方面要加強對被保險人教育,逐步建立保險監管機構、行業組織、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等多方參與的被保險人教育工作機制。(作者: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