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5月19日電(記者楊春南、蔡國兆、黃玫)記者19日從廣東省委辦公廳獲悉,廣東進一步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日前就經濟拉動力、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自主創新等方面提出40條意見和措施,以此推動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再創新局面。
日前,廣東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若干意見》,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採取40條系列措施破解難題。
——針對困擾廣東進一步發展的經濟結構問題,突出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2009年,廣東在長期中形成的過度對外依賴問題得到緩解,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9.2%、67%,而出口的貢獻率為-26.2%。在此基礎上,廣東省提出擴大國內市場,加快城鎮化發展,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促進投資合理穩定增長,力促外經貿平穩發展和轉型升級,建立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針對産業結構問題,突出自主創新和優化升級。廣東提出實施創新型廣東行動計劃,制訂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培育和扶持自主創新100強企業。引導社會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對自主創新産品進行政府採購,支持民營企業産品和服務納入政府採購範圍,力爭201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生産總值比重達2%。
廣東省將出臺現代産業500強指導目錄,提出到2012年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6%,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提高到58%,著力培育100個先進製造業項目、100個現代服務業項目、100個優勢傳統産業項目、10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100個現代農業項目。
——針對貧富分化和發展不平衡,突出區域協調發展和改善民生。廣東省提出深入推進産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加快珠三角一體化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跨越式發展。對産業轉移園區,實行除國家統一徵收的稅費外“零收費”,鼓勵制度創新,鼓勵採取由園區共建雙方成立園區開發股份公司。與此同時,廣東省提出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計劃,穩定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杜金岷認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系列措施,顯示了持續創新的強勁動力和清晰思路,對於全國其他地方具有借鑒意義。
廣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40條系列措施有破有立,對先進生産力積極扶持,對落後生産方式、落後産能,堅決限制、淘汰。“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財政每年新增安排20億元,共計100億元,重點支持引導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針對一些社會反映強烈、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廣東率先突破。比如,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廣東提出2010年實現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鼓勵類服務業用水、用氣、用電與工業基本同價,2011年全面實現商業用電、鼓勵類服務業用電與一般工業同價。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在危機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成本低,效果好,有望推動廣東再次騰飛,進一步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杜金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