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黑龍江雞西:50萬畝水田採用新式育苗促水稻增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哈爾濱5月25日電(記者 王春雨、王海洋)今年以來,黑龍江降水量大,回暖晚,對於水稻種植而言,環境惡劣。但記者在黑龍江雞西市的密山、虎林採訪發現,當地幹部、農民對今年水稻豐産滿懷信心。原因在於,近年來,他們自主創新了“水稻隔寒育壯苗”新技術。

    5月18日,雞西密山市大雨淋漓,道路兩旁溝滿壕平。雞西密山市興凱鎮平原村村民宋長彬帶記者來到他家的育苗大棚中。他拔起一株水稻秧苗向記者介紹説,採用這項技術可使水稻秧苗在移栽前就有2-3個蘗,如果不採用這項技術,育苗移栽前一個蘗也沒有。同時,這種育苗方式使秧苗的根係更發達,返青時間也能從一週縮短至3天甚至更短。“苗壯七成糧”,苗育好了,收成自然有了保障。

    據密山市農委農藝師滕范奎介紹,“隔寒育壯苗”簡單説就是,在距地面25-30厘米處填充一層稻殼或苯板,隔絕春天地下凍土解凍時所釋放的寒氣,從而增加地溫,改善水稻秧苗的生長環境。

    雞西市裴德鎮的金長浩種植水稻幾千畝,採用的就是隔寒育壯苗技術。他帶記者參觀了他家頗為壯觀的育苗大棚。金長浩告訴記者,去年不僅自己家採用了這項技術,有些附近農民看到他家苗壯,也從他家購買了不少。

    5月19日,記者在採訪途中遇到了雞西虎林市寶東鎮涼水泉村村民于福貴。他告訴記者,他種有水田50畝,2009年試用了20畝,每畝增産了近300斤,今年50畝水田全部採用這一技術。當記者問起他對今年收成的預期時,于福貴嘿嘿一笑説,增産當然沒問題。

    據了解,隔寒育壯苗技術是由當地稻農自己摸索,後經當地農業部門試驗、總結出的一套便於操作的水稻育苗技術。他們將這項技術概括為“50字口訣”:標準鋼架棚,苗床秋季做;隔寒增地溫,地槽填稻殼;提高棚室溫,覆蓋三層膜;精選晚熟種,適時超早播;延長生産期,增産三成多。其核心是“隔寒增地溫”。

    當地技術人員介紹,採用這項技術,一是延長了水稻生育期。雞西市地跨黑龍江二、三、四積溫帶,屬於高寒地區,年活動積溫2550℃,水稻生育期為130天左右,畝産始終在1000斤左右。使用水稻隔寒育壯苗技術,可增加積溫100-150℃,可適地種植生育期較長的品種,並延長水稻生育期近10天。二是促進了寒地水稻種植品種更新。宋長彬説:“我家今年種了‘東農426’,這是黑龍江第一積溫帶才能種植的品種,但由於用了這種技術,我們這雖屬黑龍江第二積溫帶下限,也能種植。”

    這項技術使糧食産量和稻農種植收益顯著提高。雞西地區普通育苗的水稻平均畝産1000斤左右,而使用該項技術,平均畝産可達到1300斤。據虎林市農委會副主任劉小剛介紹,採用水稻隔寒增溫育苗技術,投入少,比較效益高。該項技術在大棚水稻育苗基礎上,每畝育苗地新增投入60元(增加稻殼或苯板等防寒物費用和人工費用),畝增純收益約300元。

    記者採訪了解到,雞西市近年來大面積推廣隔寒育壯苗技術。雞西市農委主任周春雁説,雞西市222萬畝水田,目前已有50萬畝使用了這一育苗技術,預計可增收糧食1.5億斤。如果222萬畝水稻全部採用隔寒育壯苗技術,預計可增加水稻産量6億多斤。

 
 
 相關鏈結
· 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減産木材可裝滿2000列火車
· 黑龍江慶安客車墜河事故初步判斷為一起責任事故
· 黑龍江墾區全面完成春播 預計糧食總産350億斤
· 交通運輸部:全力搶救黑龍江呼蘭河渡口落水人員
· 黑龍江實施“大項目戰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 黑龍江發展燃汽輪機産業 研發製造體系基本形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