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德里5月26日電(記者吳強)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德維辛格·帕蒂爾定於5月26日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6年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印度總理辛格2008年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後兩國間又一次重要高層訪問,表明中印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增強,雙邊關係進入成熟和穩定的發展階段。
深化夥伴關係
此次訪問正值中印建交60週年之際,為兩國增加互信、理解和合作提供了契機。
帕蒂爾在訪問期間將與中國領導人就繼續擴大與深化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進行會談,並前往上海參觀世博會,參加兩國企業界論壇,在洛陽出席一座印度風格佛教寺廟的落成儀式。
帕蒂爾在行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鄰國,兩國有悠久的文化交往歷史,與中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是印度外交的優先政策之一。胡錦濤主席2006年對印度的訪問是兩國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雙方表達了許多良好意願,確立了旨在擴大與深化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十項戰略”。
2008年印度總理辛格訪問中國期間,雙方簽署了中印《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為兩國在全球性問題上開展合作奠定了基礎。
帕蒂爾説,印中同為發展中國家,都致力於推動本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許多領域可以交換意見和互相學習經驗。兩國經貿關係發展迅速,近年來在多邊合作框架內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友好歷史淵源
中印兩國在歷史上長期保持友好交往。中國唐朝的玄奘大師曾長途跋涉到印度取經,寫下了《大唐西域記》等至今仍為中外學者引用的著作,印度不少高僧也曾到中國傳播佛教,這對兩國文化都産生了很大影響。上世紀,印度文學大師泰戈爾和援華抗日的柯棣華大夫都是受到中國人民尊敬的印度人士。
此外,中印兩國在人文領域的交流也有深厚基礎。中國民眾對印度電影、音樂和舞蹈歷來十分喜愛,印度民眾對中國食品也鍾愛有加。
兩國關係在上世紀50年代曾經歷了一段黃金時期,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兩國關係一度陷入低谷。1988年時任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兩國重新建立友好合作關係達成共識。1991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訪問印度。這是中國總理31年來對印度的首次訪問。此後,兩國關係進入恢復正常的軌道。
近20年來,中印關係總體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雙方在此期間建立了邊界問題的政治協商機制,進行了多輪邊界會談。兩國政府同意,在雙方解決邊界問題之前應該共同努力保持邊界的和平與安寧。雙方同意通過和平友好協商解決邊界問題,兩國軍隊也經常保持溝通,增加互信。
一名印度陸軍文官曾告訴記者,印度軍隊鼓勵官兵學習中文,他在中印邊境地區向印度官兵教授中文。他説,印中邊境局勢非常穩定,某些媒體的炒作不符合事實。
合作前景廣闊
中印兩國有許多共性,都擁有悠久燦爛的文明,是人口大國,又都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切決定了兩國必然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利益和關切。
有印度朋友對記者説,印中人口之和約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果兩國開展合作,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合作市場。兩國在國際金融和貿易談判領域加強協調和合作,不僅可以維護兩國利益,而且還將推動世界經濟秩序更加民主化。
中印兩國經貿合作在過去幾年發展迅速,雙邊貿易額今年有望達到6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電力、通信和鋼鐵等行業也佔據了較大市場。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
近年來,兩國在“金磚四國”、“基礎四國”和二十國集團等框架內,在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等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印兩國去年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的協調與合作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可謂是兩個發展中大國在多邊框架內合作的一個範例。
中國駐印度大使張炎認為,兩國關係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當前,兩國領導人都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兩國關係,雙方已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邊關係進入全面發展的軌道,兩國共同利益增多,雙邊關係更趨成熟。中印關係的發展不僅惠及兩國人民,也有利於國際和平與發展。不管今後兩國關係是否還會出現波折,兩國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