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茄子像南瓜 甜椒大如梨 航天育種助推農業上臺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28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畝地産辣椒5000公斤,一根豇豆1米長,一個茄子重1.5公斤……航天科技育種的農作物使這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航天育種日前再傳捷報: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又有5個航天蔬菜新品種通過了甘肅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目前,中國航天農作物新品種已達60多個,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太空家族”人丁興旺

    5月7日,中國太空育種艙“花開”世博園,展示的經過特殊培育手段綻放的花束,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觀賞。

    隨著“太空蔬菜”、“太空花卉”的問世,近日“太空家族”再添新成員,全球首例“太空中藥”天麻在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成功結果240公斤。

    “我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及空間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新一輪的農業科技革命,其科研成果的廣泛運用已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談到航天農業的發展前景時説。

    2009年,僅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就有5個航天蔬菜新品種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2010年通過了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西部航天育種基地的專家表示,培育新品種的目的和出發點就是推向市場,通過質量優、産量高、抗性好三項指標讓農業增效,讓農民增收。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航天育種中心主任劉錄祥介紹説,航天農作物新品種具有高産、優質、高抗的特點,能直接提高農作物的畝産量,從而提高農民收入。航天農作物在國內的推廣情況也被普遍看好,據中國農業部門統計,中國航天農作物品種已經累計推廣240萬公頃,增産糧食13億公斤,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1億元。

    太空食品非常安全

    中國航天育種始於1987年,是世界上較早開展航天育種研究的國家之一。目前,俄羅斯和美國航空搭載種子的目的是為載人航天服務,而我國進行航空育種研究則是為造福農業。“迄今為止,我國航天育種技術可謂世界領先。”劉錄祥説。

    “茄子像南瓜,甜椒大如梨。”在又大又好的太空菜面前,人們對“是否危害生態環境”、“是否是轉基因食品”等問題憂心忡忡。劉錄祥指出,通過太空誘變只是加快了變異速度,提高了變異率,增加了育種的新材料,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誘變過程縮短了,並不存在對生態環境産生的潛在危險。

    上海世博園太空家園館館長王秋玉進一步解釋道:“轉基因是外部基因植入到生物體或者植物體當中,而太空種子是在強輻射、高升空、微重力的情況下加速生長速度,快速實現變種,而沒有外部基因的植入,是完全靠自身的一種變異,所以不存在轉基因的問題,太空育種的食品應該是非常安全的,而且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

    科技支持力度加大

    航天育種須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做堅強後盾,而擁有發射返回式航天器則是航天育種的最基本的前提。目前,具備研究航天育種科技條件的國家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家。和美俄相比,我國人口眾多,土地相對比較緊張,所以航天育種作為我國農業科研的重點,也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近年來,隨著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航天生物育種等科技項目的實施推廣,中國政府對航天育種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55號文件,更是提出了支持甘肅天水航天育種示範區建設的意見。近年來,國家每年都會針對航天育種設立新課題,成立專家組進行研究,為中國航天育種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

    “發展航天農業是功在國家、利在人民的長遠大計,它將推動中國農業邁上一個新臺階,併為下一個世紀的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楊照德表示。 

 
 
 相關鏈結
· 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為"十二五"農業農村發展獻策
· 中國吉林(新加坡)新型農業合作食品區項目簽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