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周瑋)在第五個文化遺産日即將到來之際,由文化部主辦,國家圖書館承辦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11日在國圖開幕。展覽首次大規模展示了古舊輿圖,碑帖、拓本、輿圖等都具較強觀賞性。
此次展覽分為“傳承文明——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成果”“楮墨芸香——推薦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珍品”“完善典藏——推薦第三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介紹”“永駐書魂——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巡禮”“任重道遠——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未來的發展”五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古籍保護成就。
展品來自86家各個系統收藏單位,數量為300余件,以推薦列入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珍品為主,輔以第一、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部分特色古籍。展覽分為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文獻、宋元善本、明清善本、明清稿抄本、佛教典籍、輿圖、拓本鈐印本、少數民族文字文獻、西文善本等單元。
在南北朝至唐五代的敦煌吐魯番文書中,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歸義軍時期《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並序》血書寫本,和近年出土于和田地區唐寫本《孝經鄭氏解•卿大夫章》頗引人注目。宋元善本中有目前所見最早的皇室宗譜宋內府寫本《仙源類譜》《宗藩慶係錄》,開本闊大,裝潢典雅,書法工整,盡顯皇家氣象。明清時期活字印刷技術得以廣泛應用,活字本是此次展覽明清善本的一大特色,明弘治十一年華氏會通館《會通館集九經韻覽》,弘治十五年華珵《渭南文集》等,都出自當時銅活字印刷名家之手,這些活字本存世孤罕,歷代藏家將其與宋元善本等同看待。西文善本也第一次作為國家珍貴古籍在這次展覽中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