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新華社記者 江國成 王洪江)雖然我國節能減排形勢比一季度有所好轉,但要完成“十一五”(2006-2010年)節能減排目標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為此,各地和有關部門將認真落實國務院提出的14項政策措施,採取鐵的手腕,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
決戰之年的困難和問題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11日介紹,經初步核算,“十一五”前四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GDP)能耗下降14.38%,節能約4.5億噸標準煤。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4%,扭轉了“十五”後期由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出現的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上升的趨勢。
不過,去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僅降低2.2%,前四年完成進度落後於時間進度要求,加上一季度能耗強度上升,下半年不僅要完成本來任務,還要彌補前面的差距。因此,今年,我國要完成“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標任務相當繁重。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後一年,也是實現上述節能減排目標的決戰之年。今年一季度,由於高耗能産品需求旺盛,高耗能行業快速增長,一些落後産能死灰復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全國有12個地區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上升;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業增長19.6%,同比加快17.3個百分點。經初步核算,全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3.2%。
對此,解振華表示,現在距年底只有6個多月的時間,加上經濟發展的巨大慣性,以及政策措施落地需要一定時間,使各項工作十分緊迫。
五月份以來節能減排形勢有所好轉
在上述嚴峻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先後對節能減排工作進行部署,提出“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我們的承諾不能改變,決心不能動搖,工作不能減弱”,“必須採取鐵的手腕,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
5月5日,中國政府網公佈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國將從14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節能目標。
為加大節能力度,根據上述通知,到“十一五”末,國家要對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算總賬,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根據情節給予相應處分。
在國家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政策措施作用下,進入5月份以來,高耗能行業生産增速明顯回落。5月份,六大高耗能行業生産同比增長15.8%,增速比4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也低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速。
從主要耗能産品産量看,除水泥、乙烯等少數産品産量繼續加速增長外,火電、鋼鐵、有色金屬、焦炭、燒鹼等大多數産品産量增速回落。從地區看,24個省(區、市)高耗能行業增速比4月份回落。
解振華説,從這些情況看,政策效果初步顯現,節能減排形勢已經有所轉好。
針對性的措施相繼出臺
鋻於一季度全國12個地區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上升,5月份一些地區高耗能行業仍加快增長的情況,這些地區將採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
解振華説:加強重點地區節能監管是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重點地區主要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完成節能目標困難較大的海南、貴州、寧夏、青海、新疆等5個地區;二是能源消費總量較大的河北、遼寧、江蘇、山東、河南、廣東等6個地區;三是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的四川、廣西、山西等地區。
對確定為重點地區的省(區、市),有關部門要加強節能形勢跟蹤分析,督促重點地區跟蹤監測本地區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下降率、綜合能源消費量、高耗能行業用電量、高耗能産品産量等指標;開展節能減排專項督察。三季度,國務院將組成督察組,檢查各地區貫徹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情況,區別不同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對重點地區落實國家電價政策進行直接檢查。
過去一個月,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下發了《關於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等問題的通知》和《關於立即組織開展全國電力大檢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執行對高耗能企業的越權優惠電價,從6月1日起對有關高耗能企業執行新的高差別電價政策。
近期,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31個省區市採取跨區交叉的辦法,對高耗能企業電價執行情況和上網電價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發展改革委將組成檢查組對節能重點地區進行直接檢查。
此外,有關部門將督促重點地區提前制定預警調控方案,並適時啟動。完成目標有困難的地區,要採取高耗能企業停産限産等措施;國家還將合理控制重點地區能源供應。目前,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措施,對能源消費和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地區,合理控制能源供應,切實改變敞開口子供應能源、無節制使用能源的現象。
國家還將加大對重點地區政策扶持。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財政專項資金等對重點省區在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淘汰落後産能、節能能力建設等給予重點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