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新增兩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項目試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 賈楠)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和江西萬年“萬年稻作文化系統”14日被授牌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GIAHS)保護項目試點。至此,我國被批准為GIAHS保護試點的農業文化遺産系統達到3個。

    據介紹,雲南哈尼梯田分佈于哀牢山脈中下段的紅河流域,距今約1300年曆史,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共構”的獨特生態景觀,2006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2007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在長期耕作過程中,紅河哈尼族産生了大量與稻穀有關的禮儀、祭祀及節慶活動,如梯田農事曆法、三大農耕節日和《哈尼多聲部音樂》《哈尼族四季生産調》等古歌以及眾多口傳民間知識。

    江西萬年位於鄱陽湖東南岸,據測定為世界上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存地之一。在距萬年不遠的地方仍存有目前發現的分佈最北的東鄉野生稻,而原産于萬年縣的萬年貢米是帶有顯著野生稻特性的原始栽培稻品種,從而在該區域形成“野生稻——人工馴化——過渡到萬年貢米——發展為目前栽培稻”這一水稻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脈絡。在長期農業生産中,萬年人圍繞稻穀派生出清明果、青稿果等多種産品,更創造出耘禾歌、南溪跳腳龍燈、樂安河流域“哭、嫁、吟、唱”等文化藝術形式。

    中國生態學會副秘書長閔慶文表示,對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進行保護,其核心目的是通過保護文化來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從而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與一般文化遺産不同,農業文化遺産是一個開放、動態的系統,在保護過程中,既要對傳統生産方式、傳統物種等遺傳資源進行保護,也要讓當地經濟有所發展,百姓生活有所提高。

    此次授牌儀式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國項目辦公室、中科院地理資源所自然與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當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國專家委員會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士盧良恕、任繼周、張子儀等38位專家接受聘任。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主辦的“中國農業文化遺産網”也于當日開通。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起實施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及其相關景觀、生物多樣性、知識和文化的保護體系,並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與保護,使之成為傳統農業系統可持續管理的基礎。2005年4月,我國浙江青田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批准,成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試點。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對當前和下半年農業防災減災進行再部署
· 四川: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 加強制度機制建設
· 農業部:提升農業産業競爭力 推進農業品牌工作
· 廣東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
· 農業部制定頒布知識産權綱要 有力推動農業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