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6月24日電(記者柴恭泉、楊三軍)國家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鄧玉林24日介紹,近兩年的時間裏,在農業部國際合作司、科技教育司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項目領導的指導下,“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各實施點成功完成了預設的各項指標。

    6月24日上午,在成都市舉行的“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總結暨國家指導委員會會議”上,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農業部、四川省農業廳以及“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等相關負責人對近兩年以來的成果與經驗進行了總結。

    2008年,“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在雲南、四川、新疆三省(區)的六縣相繼啟動。該項目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資助、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我國農業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國際項目,旨在促進政府加強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管理協調、監測和指導,建立創新的可推廣應用的管理機制,提高政府有效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的能力,進而促進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該項目將我國西部重要的六大典型農業生態系統作為樣本,系統地開展了基線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制訂了相應的行動計劃,為我國農業生物多樣性管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各級輔導員共指導500個農民社區小組中的13600戶農民制訂了500份農業生物多樣性社區框架和行動計劃,並於2009年實施了一個生長季節的田間試驗。通過意識培訓和項目交流,激發了農民在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積極性,同時近500名政府工作人員參與到了項目的管理與實踐中。

    鄧玉林説,“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各實施點成功完成了預設的各項指標。“特別是首次將‘參與式社區農業生物多樣性管理模型’引入到農戶中,並在試點農村社區廣泛建立起農業生物多樣性田間學校,讓社區呵護生物促生計,讓農民走進田間上‘大學’。”

    農業生物多樣性是戰略性種質資源庫和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不斷加速的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變革導致了生物多樣性資源的流失加速,特別是造成了農村貧困人口的生産與生活困難。針對這一突出問題,中國制訂了“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並側重於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發展生態農業等方面,在“十一五”期間奠定了一定的堅實基礎,此次項目的成功實施亦是我國與國際戰略合作的重要一環。 

 
 
 相關鏈結
· 6月13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實施
· 國家林業局:中日韓聯手舉辦國際生物多樣性論壇
· 秦光榮:雲南要成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好地區
· 環境保護部部長:保護生物多樣性 創造發展新優勢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