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沉甸甸的新麥——寫在2010年夏糧豐收定局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沉甸甸的新麥
——寫在2010年夏糧豐收定局之際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車玉明、董峻、張辛欣)24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河北唐山宣佈:夏糧豐收已成定局,預計今年夏糧總産將超過2460億斤,接近上年水平。其中冬小麥産量在2170億斤以上,比上年略增。

    這一激動人心的好消息,意味著我國成功克服了冬小麥主産區大範圍持續低溫災害影響、夏糧連續第7年獲得豐收。

    那一顆顆帶著清香的新麥,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上下面對不利局勢共同努力拼搏而來,對於那些曾經日夜辛勞的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對於那些為夏糧生産傾注心血的幹部群眾,格外沉甸甸。

    戰勝持續低溫與旱災,夏糧豐收成為穩定全局的有力支撐

    6月19日,在河北邯鄲市館陶縣路橋鄉,金黃的麥田裏到處機器轟鳴、麥粒飛揚。微風浮動處,還未收割的麥穗起伏搖曳,掀起層層麥浪。

    後許龍東村農民王邦書一邊忙著把聯合收割機裏泄下來的麥粒打包運走,一邊喜滋滋地説:“冷了一冬、春天又短,真沒想到還能打這麼多糧食!”

    去冬今春,華北和黃淮小麥主産區經歷了一個嚴酷的寒冬和冷春。冬季全國平均氣溫創22年以來最低,冬小麥提前半個月就進入越冬期。開春後,大部分地區再次遭遇持續性低溫天氣。

    這一入冬提前與回春推遲“雙碰頭”現象十分罕見,期間降溫次數之多、幅度之大、時間之長為多年少有。持續低溫使得今年成為近年來夏糧生産最困難的一年。

    河北是受低溫天氣影響最嚴重的小麥主産省之一。小麥越冬早、凍害重、返青遲,有效生長期比常年少了1個月左右。

    “種了一輩子的地,雪下得那麼早、天那麼冷,還是頭一回遇見。”回想起去年11月的那場漫天飛雪,王邦書仍心有餘悸。

    王邦書家種了10畝麥地,麥苗凍死了十分之一,剩下的葉子也凍蔫了。開春又是長時間低溫,麥苗返青後普遍比往年少一片葉、少一個蘗、少一條根,苗弱穗稀。

    與此同時,我國西南地區遭受了一場罕見的旱情,其持續時間之長、範圍之廣、損失之重歷史少有。西南5省(區、市)農作物受重旱面積7345萬畝,其中很大部分絕收。西南旱災使得我國夏糧主産區小麥生産壓力進一步加大。

    夏糧能否豐收是全年糧食生産的第一道考驗。面對極為不利的生産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各級農業部門靠前指揮,政策、資金迅速到位,新科技、新方法匯聚地頭,形成了一股保夏糧生産的巨大力量。

    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夏糧主産區冬小麥苗情迅速轉化升級。到4月底,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達到82.9%,比冬前提高3.9個百分點,比春分時提高1.2個百分點。進入5月,冬小麥主産區天氣較好,適宜的光熱條件和土壤墑情有利於小麥灌漿和幹物質積累,夏糧生産形勢繼續轉化向好,終於迎來這份沉甸甸的豐收。

    糧食是保生活、平物價、穩民心的關鍵商品,對全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夏糧豐收,必將促進大宗農産品價格穩定,對於國家管理好通脹預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意義重大。

    特殊之年推出特殊之舉,夏糧豐收彰顯政策扶持的強大力量

    沉甸甸的麥子,凝聚著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切。面對今年的特殊困難,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特別之舉,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農産品有效供給。

    面對去年冬天以來大範圍乾旱和小麥主産區持續低溫的嚴峻形勢,國務院連續五次召開專題會議,對夏糧生産做出具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並迅速出臺了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根據中央要求,中央財政特別安排5.3億元對冬小麥主産區的5300萬畝弱苗麥田給予施肥補助。與此同時,還安排了對西南旱區玉米覆膜種植、東北水稻大棚育秧等給予補助。

    這些非常之舉,都是破天荒第一次,體現出黨中央對奪取夏糧豐收、確保全年農業穩定發展的堅定決心,對抗擊低溫乾旱、奪取夏糧豐收産生了強大的促進作用。

    小麥的畝産取決於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面對畝穗數減少的情況,不少農民想到了變通的辦法。國家及時增加的補貼,有如低溫中的爐火,給了他們信心和力量。

    “穗少,就用粒數和粒重補回來。”王邦書説,如果每顆小麥穗都增加一粒,畝産就能增重15公斤。為了儘量挽回損失,王邦書一開春就在地裏忙活起來,多澆水、多追肥,保證小麥後期長勢。他家的小麥一穗平均有50多粒,超過去年的40粒。

    河北邯鄲市永年縣講武鄉小北汪村農民魏佔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説,今年抗災投入相對較大,但依然有一個不錯的種糧收入。總體算下來,每畝地的總成本約400元,比常年增加50多元,但中央、省、市、縣總共追加各類補貼每畝20多元。按照畝産800斤、每斤小麥0.9元計算,核算進各類補貼,每畝地純收入290元。

    早澆水、早施肥、防治病蟲害、加強田間管理等辦法也是各小麥主産省應對極端氣候影響的有效“法寶”。從早春二月到夏收大忙,一場力爭夏季糧油豐收的關鍵之役,從西南旱區到黃淮平原持續展開。

    安徽省小麥生産受到播種期乾旱、入冬早、開春遲、持續陰雨寡照、頻繁寒潮等不利氣候條件的影響,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2億元,對1200萬畝小麥高産攻關核心示範區農戶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補貼。

    在河南、江蘇、山東、湖北、陜西、甘肅等地,隨著專項資金的下撥和補助的到位,農技專家進村入戶指導,種糧農民適時澆水施肥,在一週左右的時間裏,普施一次農藥肥料混合劑,防病蟲害,防幹熱風,防倒伏。這一大範圍的春季農業生産熱潮,有效地促進了苗情轉化升級,提高了灌漿效率和強度,促進了夏糧産量的形成。

    科學應對低溫災害,沉甸甸的麥穗凸顯出技術支撐的巨大力量

    開春以來,永年縣農技人員劉淩飛就在田間地頭安了家。為了及時把低溫天氣影響下的種植新技術告訴給村民,指導他們進行田間管理,劉淩飛幾乎天天泡在麥地裏。

    “氣候變了,以前按農時種地的法子也要跟著改。”劉淩飛説,“啥時候澆水、啥時候多追一次肥、啥時候防蟲都有所不同了。”

    像劉淩飛一樣,永年縣的162名農技人員每人承包了2到4個村。在小麥生長的每個關鍵時期,他們通過組織培訓發放“明白紙”、技術廣播、科技示範戶等方式,把新技術送到農民手裏。

    永年縣講武鄉小北汪村農民劉炳的按照技術人員教給的方法,成功地將家裏4畝地從預計減産變為實現增産。他告訴記者,從今年2月份開始,每到需要澆水、施肥、打藥等時期,技術人員都會過來手把手進行指導。

    前一陣子持續陰雨天氣,小麥白粉病嚴重。技術人員將營養藥免費發放給農民,並告知用量和方法。劉炳的説,從五月份開始,連噴三次後,小麥白粉病症狀果真得以緩解。

    有了好政策,還要靠科技。在應對持續低溫災害這場戰役中,農業科技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關鍵時刻,農業部組織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的近千名專家深入一線、調研災情、研究對策,提出了應對新思路:往年春管要強調“控旺”,今年相反要“促壯”;去年大旱之年主抓“水”,今年冷冬之年主抓“肥”……

    他們分品種、分區域、分農時制定生産技術方案,加大病蟲監測調查力度和頻度,及時將防控技術送到農民手中,為各級農業部門指導農民進行夏糧生産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我在小麥收穫的6月7日至15日,從南陽市到鶴壁市沿途進行了調查。農民普遍反映説,今年的‘谷重’,一袋小麥比去年重10來斤。”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説。

    據專家組對全國11個小麥主産省的調查,今年小麥平均千粒重達到39.6克,比去年增加0.2克。可以説,今年小麥灌漿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粒重也是最高的一年。

    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進步。近年來,我國培育、推廣了一批優良品種,使良種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國家對小麥生産實行良種補貼全覆蓋,調動了農民使用良種的積極性。

    病蟲害是小麥生産的重要威脅。近年來,威脅小麥生産的主要病蟲害特別是今年偏重發生的小麥赤霉病和吸漿蟲等得到全部監測,結合低毒高效農藥的推廣和使用,大大減輕了小麥生産的損失。

    佔全年糧食産量1/4的夏糧豐收標誌著我國今年糧食生産有了一個良好開局。專家們指出,實現全年糧食生産穩定發展,關鍵還要看早稻和秋糧。

    今年的乾旱和低溫災害再次表明,異常的氣候因素對糧食生産的影響越來越大,“靠天吃飯”的整體局面仍沒有根本改變。“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的全年糧食生産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夏糧豐收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抓好秋糧生産、奪取全年糧食好收成的信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當前正值‘三夏’生産的關鍵時期,針對今年夏種普遍推遲的特殊情況,我們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農時,為奪取秋糧好收成打下基礎。”

 
 
 相關鏈結
· 2010年我國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總産將超2460億斤
· 河南:抓好當前麥田管理工作 努力奪取夏糧豐收
· 夏糧攻堅戰:安徽掀起田管高潮力奪夏糧豐收
· 農業部部長:迅速掀起春耕熱潮努力爭取夏糧豐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