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搬遷強度超三峽工程 南水北調34.5萬移民怎麼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29日   來源:人民日報

    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34.5萬移民搬遷期限只有兩年多時間。  

    “這是繼三峽工程之後規模最大的移民搬遷。”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説,其搬遷強度超過了三峽工程,因為三峽百萬移民搬遷用了10年左右時間,而南水北調移民要在兩年多時間內完成搬遷。

    隨著2.3萬移民搬遷試點任務完成,6月中旬開始,南水北調大規模移民搬遷全面啟動。34.5萬移民怎麼搬?如何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記者進行了採訪。

    建設中的沙洋縣後港鎮荊南村移民安置點(5月24日攝)。湖北省南水北調庫區外遷移民共有15245戶,63622人(不含試點移民),將外遷到省內的178個安置點。截至目前,全部移民戶已經完成外遷的“雙確認、雙委託”工作,並已開工建房14447戶,安置點內的路、水、電施工也已經同時全面展開。據介紹,外遷移民將在8月30日前全部完成搬遷。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 攝

    這是即將完工的谷城縣石花鎮涼水井村移民安置點(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 攝

    保生存——生活水平不降低

    【移民故事】

    一幢幢新樓粉墻黛瓦,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新修的學校窗明几淨……這是湖北省鄖縣3721名南水北調移民的新家園——該省團風縣黃湖新區。

    “住的比過去的強多了。”走進一戶三層“小洋樓”,59歲的鄖縣安陽鎮余咀村農民張玉本説,從山裏的土坯房搬進了258平方米的樓房,這是過去不敢想的事。

    作為湖北第一批試點安置移民,今年4月9日,張玉本全家7口人告別桑梓地,搬進新家園。他説,老家的房子補貼12.4萬,橘子樹一棵補50元,一畝6000元,大賬算下來,搬遷沒花多少錢。

    故土難離。張玉本説:“剛開始不願意走,但政府把該想到的都想到了,房前政策到位,咱不能光顧自個兒。”

    讓他感動的是,剛踏進家門,包戶幹部周天保就送來了米、面、油、各種蔬菜、對聯和鞭炮。“第一天團風縣給準備了歡迎飯,九菜一湯,我們都是坐著吃,縣裏幹部都是端著碗站在一邊吃。”張玉本説。

    【政策】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説,老百姓盼望搬遷後能提高生活水平,而不能越搬越窮。南水北調移民安置首先要保障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到2013年,庫區涉及河南、湖北兩省移民約34.5萬人。

    移民能享受哪些政策?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移民司司長袁松齡介紹:

    ——率先提高徵地移民補償標準,由被徵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産值的10倍提高到16倍。

    ——每人一份口糧田,解決移民吃飯問題,原則上人均1.05—1.5畝耕地,高於庫區原來人均0.94畝耕地水平。

    ——每戶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解決移民安居問題,原住房人均不足24平方米的貧困移民戶,按照每人24平方米標準進行建房補助;為每戶移民解決天然氣、煤氣,或修建沼氣池。

    ——每人享受一份國家後期扶持補助,從搬遷之日起,每人每年直補600元,連續扶持20年等。

    保發展——移民未到 就業先行

    【移民故事】

    “過去從家到鎮裏要十幾裏路,現在10分鐘就能進縣城。”從庫區搬到了湖北省團風縣黃湖新區,在外打工多年的毛雲覺得生活方便了,丈夫進城打工,自己開個賣太陽能産品的小商店。這是她嚮往已久的生活。

    鄖縣青龍村48歲的朱大富,還是懷念過去的生活,他説:“過去山上有橘子,下河可以捕魚,有多种經營收入,現在喝水、吃菜、燒火做飯都要錢。團風的種植結構跟鄖縣差別大,還要慢慢適應。”在搬遷前,團風縣農業、畜牧、水産、農機等部門就到鄖縣舉辦了培訓班,他後來想通了,“生活是人創造的,到這裡照樣能幹一番事業!”

    談起村民們今後的生活,青龍村村委會主任朱大明説,一方面靠打工就業,一方面靠高效農業。為了讓移民有發展,按人均0.1畝的標準,為新村配置集體發展用地,有政策引導、有技術指導,發展養殖業、種植蔬菜應該效益不錯。

    移民未到,就業先行。鄖縣安陽鎮的農家女周梅説:“真沒想到,去年11月,我們在團風的新家剛建設,自己就進了一家紡織公司當工人。”目前,團風縣共接納300多名移民進入本地企業工作,月人均收入都在千元以上。

    【政策】

    不僅讓移民搬得出,更重要的是今後能發展。張基堯説,南水北調走開發性移民之路,採取前期補償、補助和後期扶持相結合,國家移民政策與地方扶持政策相結合。一方面,國家專門安排資金,加強生産扶持,在保證移民生産土地的同時,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扶持,促使移民早日融入當地社會,能發展、可致富。另一方面,推動移民新村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多渠道安排資金,協調地方在供水、供電、交通、通信、醫療、教育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

    從各地實踐看,河南省已經制定了實施方案,全省36個廳局都出臺了具體政策,支農項目優先向移民新區安排,金融部門在移民發展生産時優先給予貸款。湖北省提出平均每戶培訓轉移一個勞動力,幫扶幹部“一對一”的長期包保機制;在人均1.5畝土地基礎上,再按人均0.1畝的標準,為移民新村配置集體發展用地;按人均1500元的標準與國土部門土地整治投入相結合,用於實施移民責任田整理等政策。

    張基堯説,把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政策合力,切實維護移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障移民和被徵遷群眾的生活穩定、生産發展,讓群眾放心和滿意。

    保公平——選點移民説了算

    【移民故事】

    “過去移民選點是政府説了算,現在是移民説了算。”朱大明説,從去年選點到規劃再到建房,他和村裏的移民代表全程參與監督,進城方便不方便,耕地遠不遠,房子質量行不行……沒有代表的簽字認可,下一道工序不能進行。

    據悉,通過移民的自主選擇,湖北移民安置點數量也由最初的510個,調整為194個。

    “過去擔心補貼被剋扣,現在搬出、搬入,發了兩次明白卡,心裏踏實了。”村民張玉本邊説邊拿出了發給他的“明白卡”,一條條政策寫得清楚:過渡期生活補助每人1200元,人均1.5畝耕地,人均3000元扶持發展生産……

    【政策】

    袁松齡説,加強移民資金監管,國家對移民資金實行稽察制度。徵地補償和移民安置資金實施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直達移民戶和建設單位。各級地方政府嚴格政策公示制度,讓各項移民政策落實到位。對徵地移民的調查、補償、安置、資金兌現等情況,以村或居委會為單位及時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另外,對徵地補償和移民安置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稽察、審計、監察、驗收中發現的問題,責任單位必須及時整改。

    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單位,要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記者 趙永平)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大規模移民搬遷工作啟動

    6月17日,在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淩崗村,搬遷的移民與親人揮手告別。新華社發(高帆 攝)

    新華社鄭州6月19日電(記者張興軍)長長的車隊、胸前的大紅花、夾道歡送的人群、劈裏啪啦的鞭炮聲……17日,對於64歲的張玉先老人來説,是一個難忘日子。因為,這一天他為了南水北調工程離開了生養自己的土地。

    張玉先是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淩崗村村民,因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他和同村的115戶共計506名移民一起,從17日開始陸續遷入位於河南省唐河縣畢店鎮的移民新村,由此也標誌著南水北調第一批大規模移民搬遷工作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詳細閱讀

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首批移民今年底完成搬遷

    新華社武漢6月24日電(記者田建軍 姚潤豐)記者從此間23日召開的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和幹線徵遷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獲悉,2010年,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將完成移民搬遷任務14.1萬人,這將是丹江口庫區進入大規模搬遷安置後的首批移民。

    據項目法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介紹,14.1萬移民涉及河南、湖北兩省,分別為6.1萬人和8萬人。河南省首批6.1萬移民搬遷工作已于2009年10月啟動,計劃2010年8月底完成搬遷,年底前完成安置;湖北省首批8萬移民搬遷工作也于2010年6月啟動,年底前完成。 >>>詳細閱讀

湖北南水北調中線大規模移民啟動 共需移民18萬

    10日,來自丹江口市浪河鎮浪河口村的52戶、181位移民,喜遷新居。在武漢市黃陂區大潭原種場的移民新村,當地幹部群眾敲鑼打鼓,打出了“同飲漢江水,都是一家人”的橫幅,歡迎181位移民正式成為“武漢人”。

    這標誌著湖北省南水北調中線大規模移民已經啟動。預計到8月底,8萬外遷移民全部完成搬遷,在全省18個縣市區的194個移民新村開始新的生活。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庫區水質保持優良
· 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舉行大規模水上搜救演習
· 南水北調幹線工程已經進入全面加速建設階段
· 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首批移民今年底完成搬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