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整合 轉型 嬗變——鄭州大學合校十年發展探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03日   來源:人民日報

    在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河南省,鄭州大學以這樣的答卷來迎接她的合校十週年慶典:全國地方高校中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培養了河南省本土第一位院士;在國家“211工程”地方綜合大學中,博士點總量位居第一;2009年度全國50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之一……

    十年前,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為新的鄭州大學,十年間,新鄭大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贏得了“全國融合最好、發展最快的高校之一”的評價,秘訣何在?

    “按教育規律腳踏實地辦學,聚精會神抓好內涵,改革創新謀劃發展,才能不斷提高辦學水平。”鄭州大學校長申長雨院士如此概括。

    必須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一步到位”實現 “1+1+1=1”

    “現在來看,合三為一是當時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做出的正確決策,因為河南太需要一所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大學了。”鄭州大學黨委書記鄭永扣説。

    由於歷史原因,佔全國人口近10%的河南高等教育基礎十分薄弱,到2000年,普通本科院校數、在校生人數都僅佔全國的3%左右。更令近億河南人一直心痛的是,全國近100所重點大學,河南竟沒有一所。由此導致每年大批一流的學生被錄取到外省市,畢業後能返回河南參加工作的僅佔1/4左右。河南“科教興豫”、“人才強省”戰略實施面臨高層次人才匱乏的瓶頸制約。

    通過合併組建一所新的綜合性大學,實現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已是中原之需,民心所向。

    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三校終於合併組建成新的鄭州大學。

    承載著河南省近億人希望的鄭州大學在新世紀揚帆啟航。

    萬事開頭難,新鄭大的航程,並非一帆風順。三所高校合併成一所,各種矛盾凸顯:幹部隊伍人心不穩、學科建設群龍無“首”、科研經費嚴重匱乏、校園建設欠債很多……

    未雨綢繆,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合校之前就制定了“實質融合、平穩過渡、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的工作方針。按照這一方針,新鄭大領導層堅持“一步到位”,迅速實現了制度統一、規劃統一、財務統一、管理統一和領導統一,為推進學校的深度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步到位”,做起來並不容易。全國高校合校過程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新老校區的功能定位:一種是將高低年級的學生分佈在不同校區;一種是不同專業的學生分佈在不同校區;還有一種是將研究生與本科生分佈在不同校區。這三種模式各有其優勢,也各有缺陷和不足。

    要真正讓三校實現實質性融合,就必須堅定不移將新校區作為教學和科研的主校區,其他老校區作為多層次辦學的輔校區。鄭大領導層力排眾議,下定了決心。

    2002年10月6日,鄭州大學新校區一片繁忙。落成不久的新校區宿舍樓在剛剛接納了7000余名新生之後,又迎來了第二批主人——2200名二年級學生。將新校區作為主校區這個看似簡單的一步,卻為學校實現實質融合奠定了基礎。

    高校合併融合,幹部調整是關鍵。三校合併前,校機關副處級以上幹部就有189人。而三校合併後,機關內部機構將由原來的60多個減少為20個,不少幹部的職務將發生變化。

    為了使機構改革平穩有效進行,鄭州大學決定對所有崗位實行重新競聘,機構、領導崗位、職數、任職條件、選拔程序、方法公開,確保競選工作的透明、公正。幹部調整順利完成,處級幹部總數精簡了20%,離心力變為向心力,新的鄭州大學在三校實質性融合上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決策之後不能猶豫,更不能拖拖拉拉。三校合併,千頭萬緒,我們不能坐下來‘理亂麻’,在加快發展中解決問題才是必由之路。”鄭州大學黨委書記鄭永扣深有感觸。

    目標激勵鬥志,搶抓機遇破解難題,堅定不移實現“1+1+1>3”

    新的鄭州大學成立之前,藥學相關學科分散在老三校,各幹各的,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三個學校的藥學學科均沒有碩士點。合校之後,學校有效整合多校區藥學相關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組建藥學院,發展迅速。學院先後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多項,鄭州大學藥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宏民教授感慨地説:“三校合併,學科融合,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真正實現了‘1+1+1>3’。”

    “1+1+1=1”是前提,是基礎,“1+1+1>3”才是效果,是目的。只有使教學質量、科研水平、辦學效益等各方面大大高於原三校的簡單相加,才是實質性融合。目標激勵鬥志,搶抓機遇破解難題,這是鄭州大學矢志不移走的道路。

    “鄭大這幾年發展得如此快,主要是有一個明確目標作為前進方向。” 鄭州大學後勤集團黨委書記方若虹依然記得那段忙碌的日子:白天走訪廣大教職工和學生,晚上開會論證方案的可行性,一切為了讓學校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合校之初,新鄭大決策層就清醒地認識到,學校將會面臨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鄭永扣在學校第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把這些問題歸納為“三大課題”:“在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辦好社會主義新型大學;在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和資源比較缺乏的條件下,如何創建全國一流大學;在三校合併、多校區運行且又缺乏現成經驗的局面下,如何領導和管理好巨型大學”。

    為加快融合、加速發展,校長申長雨親自帶隊,36名精幹人員廢寢忘食,三大規劃制定工作紮實展開。研究小組歷時3個多月,並經過900多人次的討論和修改,制定出《鄭州大學發展戰略規劃》、《鄭州大學學科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鄭州大學校園建設規劃》,這“三大規劃”明確了學校近、中、長期的主要建設任務和戰略舉措,確立了創建全國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統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

    規劃既定,落實才是關鍵,縱向分解,橫向展開,10年來,鄭州大學相繼召開了20余次全校工作會議,根據學校不同階段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機遇是用紮實的工作搶抓來的。鄭大抓住了兩次大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高等教育結構佈局調整的機遇,學校成為全國地方高校中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第二次是第十批學位點申報評審的機遇,在那次評審中,鄭大一舉拿下54個博士點,增幅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如今,鄭州大學已經超額完成了“三大規劃”中制定的近期目標,基本實現了整體轉型、人才培養層次的轉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轉型、師資隊伍結構的轉型等“四個轉型”。“1+1+1>3”,“物理變化”逐漸轉向“化學反應”,合校效應倍增。

    以人才為本,加強內涵建設,學校發展篤志前行

    2010年2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主持召開《政府工作報告》徵求基層群眾代表意見座談會,鄭州大學法學院2006級本科生高原作為全國大學生的代表參加了座談會,提出了國家在支持大學生創業方面應出臺更多優惠政策等三條建議。高原大學期間曾多次獲國家獎學金,河南省三好學生等獎勵,現已被保送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像高原這樣的學生在鄭大絕非鳳毛麟角,這源於鄭大以人才為本的培養模式。

    三校合併,所有教學資源一開始就實現共享,第一受益的就是學生。學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200余門文化素質教育課,並且規定每個學生大學期間至少要修滿12個學分,文科學生至少要選修一門自然科學類課程,理工科學生至少要選修一門藝術或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學校每年還開設各類學術講座1000余場,孫家棟、楊叔子、厲以寧、余秋雨等名師名家多次受邀鄭大講學。學校還提出“文化育人”的理念,實踐服務、運動休閒、理論科技、藝術愛好四大類學生社團有101個,參加社團的學生達到1.5萬餘人。這一切都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為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奠定了基礎。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鄭州大學一次中層工作會議上,申長雨校長給學校中層領導佈置了一個新的任務:人才引進。他説,各院係、各部門的同志出國時,都要帶上人才引進這個任務,發揚“三顧茅廬”的精神,努力把優秀的海外人才吸引到鄭大來。十年中,學校行政人員一人未增,專任教師卻由1000多人增加到3200余人。

    合校之初,鄭州大學的學科只有高原,沒有高峰。在這樣的背景下,鄭大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使若干特色、優勢學科和專業躋身全國先進行列。

    2002年早春,一條喜訊從北京傳來:經教育部批准,鄭州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凝聚態物理2個學科進入了國家級重點學科行列,結束了河南高校沒有國家級重點學科的歷史。從此,鄭大的學科建設開始走上快車道。

    10年來,鄭州大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實現“零”的突破並達到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實現“零”的突破並達到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增加到81個。霍裕平院士主持的“國際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界最大的一項國際合作項目;鐘香崇院士研究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礬土系列産品,使河南省礬土資源利用率從40%提高到80%以上;吳養潔院士在物理有機、金屬有機與大環化學等方面有系統的、創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豐富了近代化學鍵理論;申長雨院士研製的“神舟七號”宇航員出艙頭盔面窗,為我國航天領域重要産品的國産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中,鄭州大學獲得74項、資助金額達到2064.8萬。而就在2001年,鄭州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僅為7項。短短幾年時間,增長達10倍多。

    十年耕耘,十年嬗變。鄭州大學正朝著高水平大學篤志前行。校長申長雨院士表示:“要更加注重把握大學使命,彰顯大學精神,努力把鄭大辦成一所理想遠大、境界高遠的大學。”(記者 曲昌榮)

 
 
 相關鏈結
· 第二屆中韓大學校長論壇舉辦 構建有效交流平臺
· 國家大學科技園政策研究專題研討會近日在京召開
· 教育部副部長:培養創新人才應作為大學重要職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