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世博會向傳統和“老祖宗”學習低碳經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7月23日電(記者胡瑤 費列娜)低碳、零碳,一走進上海世博園,參觀者便時常感受各種低碳技術和産品的衝擊。其實,低碳生活不一定與高科技相關。本屆世博會上,呼籲回歸傳統與自然,向自己的“老祖宗”學習“低碳”的做法,成為不少城市案例館努力傳遞的理念。

    自行車的回歸

    在丹麥歐登塞案例館內,新穎美觀的自行車吸引著參觀者。有帶車鬥的自行車,有可以躺在上面騎行的躺車,也有折疊後可以塞進揹包的折疊車……

    歐登塞的自行車專用道佈滿全城,紅綠燈的變化時間專門根據自行車流量和時速而設計,可以讓騎車者快速到達目的地。如今,歐登塞已經建成了長達550公里的自行車道網絡,騎自行車出行便捷又安全,市民用自行車出行的比例在不斷提高。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是世界聞名的自行車城,每天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市民騎車上班或上學。約有550多萬人口的丹麥擁有400多萬輛自行車,人均擁有自行車率居世界前茅。

    在未來的城市生活中,僅僅依靠增加城市道路供給無法解決交通難題。小汽車的增長會增添城市的熱島效應,而逐步增加地鐵、常規公交、快速公交的出行比重,短途出行則提倡使用自行車、電動車等慢行工具,則能緩解交通擁堵困境。

    歐登塞市的經驗證明,改善自行車的出行環境並非修建自行車道那麼簡單,配套設施的建設也至關重要,比如舒適方便的停車場所,以及沿線設置的充氣站、維修點、騎車人服務處、清洗泵站、行李寄存箱等。

    擺脫對空調的依賴

    穿堂風、自遮陽、自然光、天井通風……這些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在世博園內重新獲得關注,“老祖宗”的智慧在今天並不過時。

    世博園內,唯一的鄉村案例館——寧波滕頭館沒有使用空調設備,而是環繞中央一個通透開放的天井而建,四面通風,即使炎炎夏日也獨享一分愜意的涼爽。屋頂上有1.5米厚的覆土,上面種植了高低錯落的喬木,在建築東面入口區的墻面也覆蓋著植物。

    在材料使用上,滕頭館摒棄了鋼鐵材料,而選擇更為便宜的混凝土,並回收了50多萬塊舊磚瓦重新加以利用。

    另一處生態案例館——上海“滬上·生態家”案例館內,設計者充分借用了上海傳統民居的元素,針對上海本地氣候的特點,因地制宜,利用中庭、呼吸窗、導風墻實現自然通風。屋面上的雨水則通過管道收集到底層的一個水池裏,水池上面種上了一些浮萍植物,通過它們的根係對水體進行進一步凈化。

    上海案例館的建設則使用了15萬塊上海舊城改造時拆除的舊石庫門磚,同時還採用了處理後的舊廠房拆遷回收的鋼筋。墻體材料採用長江淤泥空心磚和粉煤灰砌塊,內隔墻更是全部採用廢棄材料再生建材,實現變“廢”為寶。

    城市主題館展示的圖片中,新加坡一幢名叫“熱帶環保設計大廈”的圖片吸引了許多參觀者駐足觀看。大廈空間開放通透,種滿綠色植物,並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雨水收集、生物沼氣和太陽能,成為城市中的綠色景觀,為各種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被稱為“全球最綠的環保節能大樓”。

    高樓大廈裏的“開心農場”

    城市主題館內的另一幅圖片或許預示著未來城市生活的新趨勢。在日本東京金融區大手町,一個曾被銀行用作金庫的寫字樓地下室,如今已成為一片花果飄香的自動化農場。

    在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地下空間裏,人們種植了番茄、萵苣、草莓等蔬菜水果,還有花卉、草藥等。設計者希望,一方面充分利用空間,增加農産品産量,改變日本農産品大部分依賴進口的現狀;二是希望更多的城裏人在這裡學會農活,參與農業勞動。

    在另一幅展示英美近年來興起的“土食主義”浪潮的圖片中,倡導者鼓勵人們不買超市食品,轉而在住所周邊搜尋新鮮的本地食品,從而節約千里運輸蔬菜的礦物燃料;同時鼓勵民眾自己生産一些食物,自己食用或者賣給當地政府。

    其實,回歸傳統、尊重自然的提示在世博園內處處可見。用淘米水來刷碗澆花,洗臉洗衣的水用來衝馬桶,在家儘量利用自然光,少開燈;減少使用塑料,不用吸管,不用一次性用品;離開房間時關閉電器電源,拔下插頭;避免不必要包裝……低碳生活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高科技,它早就存在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

 
 
 相關鏈結
· 高虎城出席上海世博會“世貿組織榮譽日”並致辭
· 高溫難擋熱情:上海世博會參觀者突破3000萬人次
· 上海世博會沙特館舉行沙中建交20週年慶祝活動
· 油立方—石油館在上海世博會結束後將在異地重建
· 上海世博會迎來全球環境基金榮譽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